司马迁中国历史学之父
我们常听人讲唐诗、晋字、汉文章”,这就是说每一个时代都各有它的特别卓绝的艺术。如果艺术活动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顶点的话,那么这三种艺术也可说都是那些时代的精华。而这些精华却是由具体的历史人物创造出来的,唐诗、晋字、汉文章与李白、王羲之和司马迀血肉相连。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学之父,他以毕生的精力写成《史记》,在我国古代史学史上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司马迁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以他那卓越的艺术才华,为我国传记文学开拓了一代新风。司马迁还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恐想家,在《史记》这部臣著中,他把笔触伸向、法律、哲学、美学、伦理道德、天义、地理等各个领域。《史记》包罗万象,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
司马迁是西汉时期夏阳人,出生于一个仁宦家庭。父亲司马谈,是个学识渊博的人,在天文、哲理及诸子百家历史掌故方面造诣很深。司马迁从小就跟父亲学经史,读书非常用功.,(10岁就念古文,到20岁时已经博览群书,有较为广泛的知识。
公元前126年春天,二十岁的司马迁在他父亲的安排下,开始了全国范围的游历,接触实际,扩大眼界,增长知识,结交朋友。游历后不久,司马迁就被选任宫廷郎中,在宫内侍从武帝,多次随武帝外出祭祀山川。他时刻不忘治史,每到--处,都认真收集当地史料。公元前111年,他奉命出使“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使少数民族政权归附,汉王朝扩大了统治地域,汉武帝于翌年举行了隆重的封禅活动。其父司马谈陪同武帝前往泰山,途中病熏,留滞洛阳。
此时,适逢司马迁西征凯旋而归,他闻讯后心急如火,顾不得复命,便日夜兼程,赶赴洛阳。父子相见,百感交集。司马谈执其手,流泪不止,语重心长地叮嘱道:“我死了,你必会成为太史,你_定要继承我的未完事业呀!”司马迁垂手恭立,泪如泉涌,说道:我一定遵循您的指示去做,不敢违背。”这一年他二十九岁。
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父职,任太史令,参考周览“石室金匮”之书,为撰写《史记》开始整理收集文史资料。不久,他又受命主持改革历法。制成新历,名为“太初历”。“太初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完整的历法,也是历法史上一次大变革。它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对农业生产颇多裨益。此后,司马迁便集中精力,悉心撰写《史记》。
公元前98年,司马迁由于为被俘投降的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被捕人狱^按汉朝的法律规定,可以出钱赎罪,但司马迁家贫无钱自赎,也没有人肯帮助他,因此惨遭宫刑。出狱之后,又作了中书令。由于在狱中受到折磨和侮辱,他曾经想,佴为了完成不朽的著作,隐忍苟活,坚持以刑后余生的全部精力,继续《史记》的写作。大约公元前91年,即他五十五岁那年,经长达10年左右的艰苦备斗.终于完成了闻名古今中外的史学名著《史记》。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巨著。这部书,上自传说中的皇帝,下至汉武帝时代,总结了我国民族3000年发展的历史6全书共150篇,其中“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在史记里,司马迁实事求是地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他的人物传记写了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的各式各样人物,为我们提供了十分丰富而又系统的史料。在《史记》他勇于“秉笔盲书”,“不虚美,不隐恶”,“是非颇谬于古人”,历来为进步的史学家所称道,称他为“良史之才”。
尤其可贵的是,《史记》在重视历代兴衰的同时,开始注意到社会经济。《货殖列传》对武帝时期全国各地经济生活状况,予以详尽记载;《平淮书》则对汉初统治者对人民的刹削和掠夺,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司马江指出“礼兴于有而废于无”,反映出作者在探讨历史发展规律中,已经初步认识到经济基础的作用。
《史记》又是一部伟人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对后世发生了很大的影响。试想,有谁能像司马迀那样有着广博的学识,深刻的眼光,丰富的体验,雄伟的气魄呢?试问,又有谁像司马迁那样具有大量的同情心,却又有那样有力的讽刺,以压抑的情感的洪流,而使用着最造型的史诗性的笔锋,出之以谓吧的抒情诗的旋律呢?在中国文学史上,再没有第二人。
从庸代的传奇,到明、清的文言短长篇小说,在人物塑造上,描写手法上,情节安排和语言运用上,都有《史记》影响的痕迹。《史记》中许多动人的戏剧性故事,已成为后来不少戏曲的题材。《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巨大影响,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真的是一点都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