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出自清朝苏轼的《西江月》
原文赏析: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么凤。

(么 同:幺)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拼音解读

yù gǔ nà chóu zhàng wù ,bīng zī zì yǒu xiān fēng 。

hǎi xiān shí qiǎn tàn fāng cóng 。

dǎo guà lǜ máo me fèng 。

(me tóng :yāo )sù miàn fān xián fěn wó ,xǐ zhuāng bú tuì chún hóng 。

gāo qíng yǐ zhú xiǎo yún kōng 。

bú yǔ lí huā tóng mè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详情

西江月译文及注释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么凤。

(么 同:幺)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译文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它的素色的面容如果翻一下嫌太过粉婉,如果雨雪洗去妆色的话那种朱唇样的红色根本不会褪去。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去和梨花有同一种梦想。

注释瘴雾: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绿毛么凤:岭南的一种珍禽,似鹦鹉。芳丛:丛生的繁花。幺凤:鸟名,即桐花凤。涴(wò):沾污,弄脏。唇红:喻红色的梅花。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西江月英译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么凤。

(么 同:幺)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The Moon over the West RiverTo the Fairy of Mume FlowerYour bones of jade defy miasmal death;Your flesh of snow exhales immortal breath.The sea sprite among flowers often sends to youA golden-eyed, green-feathered cockatoo.Powder would spoil your face;Your lips need no rouge cream.As high as morning cloud you rise with grace;With pear flower you won’t share your dream.

西江月赏析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么凤。

(么 同:幺)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象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在得其神韵。张贵《词源》论及咏物词时指出:“体物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此词,可以窥见其高超的艺术技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