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恐怖的藏头诗在社会广泛传唱
晏敦复(1120-1191,一作1071-1141、一作1075-1145)字景初,是一位南宋时期的诗人和正直的大臣。他的生平虽然不为世人所知,但他以才思敏捷著称,遗留下来的诗文仅存一首在《宋诗纪事》中,一篇在《历代名臣奏议》中。
据史料记载,晏敦复出身于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的一个显赫家族。他是北宋宰相、著名词人晏殊曾孙,与程颐有交往。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他考入进士,这标志着他开始了自己的仕途。
随后,他历任御史台检法官、祠部员外郎、吏部员外郎等职务。在绍兴二年(1132年),他被召为吏部侍郎,并担任过左司谏等职。他因坚持公正和反对奸臣,被调离京城,先后知贵溪县、通判临江军等地。
然而,他的个性很快就让他成为朝中的焦点。一方面,他因为要求节约用度而受到赞扬;另一方面,他对于秦桧提出的议和金国的建议表示强烈反对,这使得他与秦桧产生了深刻的矛盾。最终,在绍兴九年(1139年),秦桧掌握权力之后,晏敦复被贬官,其余生都在外地做官或闲居,不再回到中央政府。
尽管如此,晏敦复留下的作品并不多,但他的名字仍然与“抚州八晏”一起流传至今。这八位人物都是从同一个家族中产生的,他们各自在政治或文学上都有所成就,其中包括了晏殊、晏几道、晏颖、晏富、 智广、高举和智光。
陆游在其《老学庵笔记》中提到过一个故事,说的是当时有人向朱熹展示了一篇由晏敦复撰写的墓志铭,而朱熹认为这份墓志铭略显不足,就增加了一句“不行于世”的话,以示完美。而这段故事也体现了人们对于历史人物的一种敬仰之情,以及他们追求完美艺术品质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