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创业故事从下岗柔弱到艰苦致富的传奇人生
朱金凤曾是沟帮子镇机电厂的一名职工,在那个时期,她的生活虽然不富裕,但依然平静而安详。然而,80年代后期,当那家曾经繁荣的企业倒闭时,朱金凤失去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
看着女儿天真无邪的笑容,朱金凤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忧虑。她无法向女儿坦白自己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的情况,因为她知道这会给女儿带来更多的担忧。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更大的挑战出现在她的生命中——她被诊断患有绝症。
在面对这样的打击时,一些人可能会选择放弃或逃避,但朱金凤并没有这样做。在病床上,她决定以更加坚强的心态迎接即将到来的考验。她意识到,要让自己生存下去,不仅需要经济上的支持,也需要精神上的力量。
在沈阳住院期间,朱金凤目睹了许多女性出租车司机,这个职业似乎成为了她的灵感源泉。她尽管遭到了医生的和丈夫的反对,但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并提前办理了出院手续。这意味着她将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学习驾驶。
学驾过程中,由于身体状况不佳,她不得不坐在坐垫下方放置砖块才能触及方向盘,每天辛苦至极。但几个月后,她终于取得了驾驶证,并购买了一辆旧面包车。在这个充满挑战与困难的小小世界里,只有一个人——朱金凤,是跑车的人中唯一的女性司机。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初那份阴霾渐渐消散,而希望之光变得明显可见。1991年,那一年开过3年的面包车之后,朱金凤已经积累了超过三万元人民币,这对于当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一年,在北京复查身体的时候,一条街上人们用白面换大米的情景引起了她的注意。这让她突然想到:家乡正是大米之乡,而在北京卖大米肯定能找到市场。于是,她和丈夫拿出了所有积蓄,将其用于建厂房、购置设备,从而启动了一场米业加工的大胆尝试。这标志着她的创业之路正式拉开帷幕。
创业道路并不轻松。一开始,由于粮食供应不足,她不得不早晨4点钟就离开家门去周边乡镇收粮,然后再雇四轮车拉回家进行加工。她甚至因为多收一些粮食,有时候连午饭都不顾得吃。而最艰苦的是在寒冷冬日里跟着押粮队伍,无论手脚还是眼睛都被冻得失去知觉。此外,每次处理稻谷都会吸入大量稻糠,让呼吸困难,还会因长时间喘息而感到疲惫无力。不幸的是,即使如此努力也不能完全避免受到稻糠呛咳所带来的痛苦。但是正是这种坚韧非凡的心理状态帮助她度过了创业初期那些令人绝望的地狱般岁月,最终扩展规模、增加生产能力直至成立五峰米业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并逐步走上了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