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四韵元好问

  • 历史
  • 2025年03月15日
  •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是北魏鲜卑族拓跋氏的后裔。他的祖先元谊,在北宋宣和年间曾任忻州神武军使,并定居于秀容。元好问出生时过继叔父元格,从小便展现出了极高的文学才能。他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 兴定五年(1221年),他进士不就选,而是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在历任镇平、南阳、内乡县令之后,他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再转为员外郎

乡愁四韵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是北魏鲜卑族拓跋氏的后裔。他的祖先元谊,在北宋宣和年间曾任忻州神武军使,并定居于秀容。元好问出生时过继叔父元格,从小便展现出了极高的文学才能。他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

兴定五年(1221年),他进士不就选,而是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在历任镇平、南阳、内乡县令之后,他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再转为员外郎。金朝灭亡后,他没有仕途,只是以著述自任。

在文学上,元好问是金末至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的诗作尤其突出,以“丧乱诗”闻名于世,这些诗是在金朝灭亡前后写出的,以反映了国家破碎和人民苦难而著称。这些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强烈的情感爆发和艺术概括力,是杜甫之后少有的现实主义诗风代表。

除了诗歌创作之外,元好问还擅长词曲和散曲。他工于辞藻,对古典文学有着深厚的造诣,其作品多次被收录在《全金元词》、《中州集》等重要文献中。这位文学巨匠留下了一系列经典作品,如《遗山集》、《乐府》、《续夷坚志》,以及大量未收入书籍中的散曲及小说篇章。

在生活最后阶段,他对自己墓碑上的题目非常注重,只愿意用七个字:“诗人 元好问 之墓”,这足见他对自己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的身份有着极高自信。此外,他的一句名言——“笑语随风去,不必挂心头。”也体现了他对于生命无常与艺术永恒之间态度的豁达与超脱。

总结来说,无论是作为历史学家的纂修者还是文学家的创作者,都让我们不得不赞叹这个时代的人才辈出,以及他们所创造出来的文化瑰宝。而今天,我们仍然能够从他的文字里感受到那份沉郁悲凉,也能领略到当时人们面对困境时的心情变化,让我们继续探索这段历史,为我们的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