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经典语录100句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
金亡不仕,以著述存史自任;采摭金源君臣遗言往行至百余万言,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纂成《中州集》十卷附《中州乐府》,有金一代诗词多赖以存。此外,他还辑有大量金代文学作品,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元好问的文学成就在于其诗歌创作。他一生写了5000多首诗,其中今存1388首,其词今存384首。在他的诗集中,有许多“丧乱诗”,这些 poems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国破家亡的现实,这些作品具有极高的情感真挚性和艺术概括力,是杜甫之后少有的杰作之一。
此外,他的写景诗风格豪壮清雅,不事雕琢,有很多名句,如《游黄华山》中的“湍声汹汹转绝壑”、“雪气凛凛随阴风”等。这类诗短小精炼意境深远往往是借题发挥耐人品味充分地衬托了画作的内涵。
元好问晚期还写了一些题画诗,这些 poem短小精炼意境深远往往是借题发挥耐人品味充分地衬托了画作的内涵。他对自己的文学功底持有极高评价,一生致力收集金朝君臣遗言往事,对后世历史研究亦颇有贡献,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他的墓碑上只有七个字:“詩人元好問之墓”,足见他对自己诗歌创作的重视与肯定。而他临终前嘱咐后人在他的墓碑上只题七个字,“詩狂他日笑遺山”,显示出了他对自己才情的自信和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