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庄棫之歌

  • 历史
  • 2025年03月11日
  • 在清代词人、学者的庄棫(1830——1878),字中白,一字利叔,号东庄,又号蒿庵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比兴”的重视程度。他的风格与谭献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复堂词序》中,庄棫提到:“家国身世之感,未能或释,盖风人之旨也。”他强调国家和个人身世的情感是无法完全释放的,这种情感深藏于《国风》中的“风人”之中。 然而,与谭献在《复堂词序》中的观点不同的是,庄棫更注重“托志帷房、眷怀君国”

归园田居庄棫之歌

在清代词人、学者的庄棫(1830——1878),字中白,一字利叔,号东庄,又号蒿庵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比兴”的重视程度。他的风格与谭献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复堂词序》中,庄棫提到:“家国身世之感,未能或释,盖风人之旨也。”他强调国家和个人身世的情感是无法完全释放的,这种情感深藏于《国风》中的“风人”之中。

然而,与谭献在《复堂词序》中的观点不同的是,庄棫更注重“托志帷房、眷怀君国”,即寄托感情于家庭和国家之间。他认为,即便是宋代以来有许多优秀的诗人,但真正能够达成这种比兴宗旨的人极为稀少。对于那些只追求慷慨激烈而忽略了比兴的手法,他持批判态度。

尽管如此,由于庄棫一生的不遇,他自己的身世之感仍然通过他的词作得以表达。如其著名的[唐多令]一首,就借写灯火来抒发自己心境:“灯焰似凝脂,红心草恐非。幂烟煤一样迷离。照得空庭都四彻,原不藉,蜡成堆。”这里展现了自信与自傲,同时也透露出影隔难知、曾照蛾眉后的怅惆和凄凉。

此外,《相见欢》中的“深林几处啼鹃”、“梦如烟”等意象新颖独造,也显示出他超凡脱俗的一面。但同时,这些创意并没有成为后人的常规,而陈廷焯将其评为“超越古今”的说法则显得有些过誉了。

总体来说,在追求义无所附喻不专指这一手法上,不同于谭献所倡导的柔厚路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作品就缺乏深度或广阔,而是呈现出一种飘渺晦涩,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到更加沉浸其中。此类文章虽较少,但每篇都蕴含着作者对传统艺术形式进行创新探索的心血,以至今天依旧令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