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影四顾庄棫的迷茫
在清代词人庄棫的诗词世界里,拔剑四顾心茫然,是他内心深处的一种迷茫和困惑。他的字中白,一字利叔,号东庄,又号蒿庵。丹徒人出身,生于道光十年(1830),享年四十九岁。他留给后世的是《蒿庵遗稿》,其中包括甲、乙稿及补遗附焉。
庄棫对待词学有着严谨的态度,他认为“比兴”是词学中的核心要素。在他看来,“义可相附,义即不深;喻可专指,喻即不广。”这意味着在使用比喻和象征时,要避免表面化或过分抽象,而应该追求一种既深入又广泛的表达方式。
然而,这种追求也带来了挑战。庄棫批评当时一些词人的作品,说他们只注重慷慨激昂,却忽视了“柔厚”的美德。他认为,只有通过深刻地理解和运用比兴的手法才能创作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诗歌。
尽管如此,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他对于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关切,以及对生活本质的思考。他的一首著名词作《唐多令》就表现出了这种复杂的情感:
灯焰似凝脂,
红心草恐非。
幂烟煤一样迷离。
照得空庭都四彻,
原不藉,
蜡成堆。
这盏灯火,小小一盏,却能照亮整个空庭,将蜡堆砌成高山。但随后,他写道:
影隔便难知,
光留许众窥,也曾看镜里蛾眉。
窗外北风正冰冱,
只微火,
转凄其。
这里,从温暖到寒冷,从明亮到暗淡,从自信到孤独,这些情感交织,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内心世界之复杂。这也反映了他对于自己命运以及时代变迁的心理体验。
这样的情境意象虽新颖,但同时也存在局限性,有时候显得飘渺晦涩。然而,就算是在这些局限之中,庄棫依旧展现出了他独特而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学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