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草根创业奇缘
在云南大学附近的文化巷,80后“小老板”们纷纷摆起了地摊,他们放弃出游和休息的机会,趁机赚取“黄金周”的一小笔收入。这些被誉为“校漂一族”的年轻人,为梦想而日夜兼程。
昆明某高校生小夏便开始忙活起来。一边在地上铺货品,一边大声地吆喝,“看看嘛,有没有喜欢的带一个。”小夏介绍,别看是地摊,但包包的摆放也是很有讲究的,包括颜色、大小等排列都有规律。事实上,小夏已在一个公司找到一份实习岗位,但晚上仍然继续练摊。
说到两年的练摊经历,小夏侃侃而谈。“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却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为将来的自主创业做了一些准备。”她说自己刚走出校门不久,所以卖东西都是凭良心喊实价,不会欺骗同学。不过,比卖不了好价钱更让小夏担心的是款式更新跟不上或者换季等原因,很容易造成压货而导致资金无法周转。
大专毕业一年来,男生亿昕已经换过四五份工作了,最终还是选择辞职以后和朋友合伙摆地摊创业。他给人算了一笔账:每个月1500块的工资,以每年能涨薪100块计算,要想买房子还要15年以上才行,这不是他所愿意接受的情况。所以,他决定尝试自己的道路,即使风险很大,也要勇于去尝试。
曾经考虑过申请毕业生5万块的创业,但即使申请下来,想要盘下一个闹市区的店面也是远远不够,所以先摆地摊吧!如果创业投资失败,将来怎么还债呢? 亿昕甚至考虑过,如果失败,将来怎么还债,用父母养老金吗? 自己真不愿意初进社会就背着一身债,而是轻装上阵好一点。
男生小朋正在向两个越南留学生推销自己的口罩。这次的小朋之所以能够用越南语和越南人交流,是因为他曾在越南境内协助爸爸发货,在越南逗留期间学会了许多日常用语。他说跟着父亲学本领期间,他一个人扛过槽钢、背过氧气瓶、吃工地饭,但是学到了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观察市场,紧随市场步伐。于是,当得知昆明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第二天起,小朋当即转向经营迅速批发200个口罩,并且成为较早经营口罩生意的人之一。但由于后来卖口罩的人越来越多,小朋的生意开始悄然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