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的陈献章
在那片被春风拂过的乡村,四月的气息更加浓郁,一种淡雅而又不失生机的韵味在空气中弥漫。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陈献章(1428—1500),一个广东新会人,以字称公甫,号石斋,更有晚号石翁,他居住于一处名为白沙里的隐逸之所,被学者们尊称为白沙先生。
正统十二年,当他两次应试礼部却未能及第时,他并未因此沮丧,而是选择了与吴与弼深入探讨理学,这段时间里,他在半年的时间里专心研习,不曾离开书房。这段期间,他筑起了一座阳春台,在那里沉浸于读书,与世隔绝多年。他对待教学也同样严谨,从静坐澄心出发,将其内化为外在的品行。他的学生们都将他视作真正的儒家传承者,因此有人戏称他“活孟子”。
此外,陈献章还是一位精通书画艺术的人。在山间隐居时,有时偶尔没有笔墨可用,便使用束茅代替纸张,这样做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特殊韵味。特别是在绘制墨梅方面,他展现出了卓越的手法。他留下的文学作品包括《白沙诗教解》、《白沙集》,这些都是当时学术界和文坛上的一份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