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果喜从果子熟了到创业故事的800字篇章

  • 历史
  • 2025年02月19日
  • 在余江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1952年出生的张果喜,其名字来源于“果子熟了,大家都喜欢”。他说话痛快、幽默,同时展现出粗豪中的精细和勇猛的气质。余江县曾因消灭血吸虫而闻名全国,但贫困仍是当地常态。 张果喜在贫困中成长,他两岁时母亲去世,读书到初中就因为“文化大革命”无书可读只能成为木工车间学徒。五年后,他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木工,并担任了木工车间主任,但厂务不善导致濒临倒闭。1972年

张果喜从果子熟了到创业故事的800字篇章

在余江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1952年出生的张果喜,其名字来源于“果子熟了,大家都喜欢”。他说话痛快、幽默,同时展现出粗豪中的精细和勇猛的气质。余江县曾因消灭血吸虫而闻名全国,但贫困仍是当地常态。

张果喜在贫困中成长,他两岁时母亲去世,读书到初中就因为“文化大革命”无书可读只能成为木工车间学徒。五年后,他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木工,并担任了木工车间主任,但厂务不善导致濒临倒闭。1972年,他被任命为厂长带领21名职工和他们的家庭解决吃饭问题和巨额债务。

第一次发放工资时,厂内资金不足,只好卖掉家里的房子作为本金。张果喜想到上海寻找生意机遇,与四个伙伴携200元钱闯入上海。在九江路上的工艺品进出口公司,他们看上了樟木雕花套箱,每套300元,对他们来说是一笔天赐良缘。

通过学习与实践,他们完成了高质量的樟木雕花套箱,“云龙套箱”在1974年的广交会上引起轰动。张果喜决定专注于艺术雕刻事业,为每位雕刻师提供画板和素描要求,以提升技艺。他还鼓励员工外出接受美术熏陶,使产品更加多样化。

1979年秋天,张果喜再次来到上海,在同一处陈列厅发现更高档次的佛龛,这种佛龛用于日本市场,因其复杂结构、高附加值而受欢迎。但由于制作难度很大,一些企业都不敢承接。这并没有阻止张果喜,他签订合同回厂研究并成功仿制,最终创造了一笔令人瞩目的收入。在国际市场上,张果喜对产品质量有极高标准,不惜自己受损失也要确保产品完美无瑕。他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了他的坚持和责任感,是他成功背后的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