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陈献章的征途
在那片古老而神秘的南国,广东新会的土地孕育了一个卓越之人——陈献章(1428—1500)。他的字是公甫,号称石斋,晚年更有“石翁”的雅号。居住在白沙里,他以学者的身份,被尊为白沙先生。在正统十二年的春天,他两次应试未能考取礼部官职,但这并没有阻挡他追求知识的脚步。他跟随吴与弼学习理学,在那里度过半年后回到了家乡。
在家中,他筑起了一座阳春台,用来静心阅读那些古代智者留下的宝贵遗产。他沉浸在书海之中,一连数年几乎不出门一步。然而,当他决定再次踏上征途时,他被选入国子监担任祭酒一职。这份荣誉让他深受推崇,有人甚至惊讶于他的真儒气质,以至于要求他重新出山。当成化十九年的秋风吹过时,陈献章获得了翰林检讨的高位,但他选择了退休回到故土。
陈献章的一生,其实就是静默中的智慧结晶。他教导学生们要坐着端坐澄心,这种静坐养心的方式,使得他的学问更加深邃。兰溪姜麟曾经赞誉他为“活孟子”,表明了他的道德修养和学术造诣。在闲暇时光,他也展现出了其独特的手笔和墨香——工书画,以墨梅为主题,不仅书法精湛,更以简约之美吸引世人。他的作品如《白沙诗教解》、《白沙集》,成为后世研究和欣赏的一大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