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陈献章林徽因的诗意追忆

  • 历史
  • 2025年02月20日
  • 在那遥远的明代,广东新会的一片江南水乡里,有一位学者,他的名字叫陈献章,字公甫,号石斋。后来人们尊称他为白沙先生。他出生于1428年,在那个充满变革与探索的时代,他以静心学习著称。 正统十二年的春天,他两次考取礼部,但最终未能如愿。这个时候,一位名叫吴与弼的人成了他的师友,他们一起讨论理学,这段经历只持续了半年就结束了。回家后,他筑起了一座阳春台,就在那里沉浸在书籍之中,数年不曾踏出门槛。

初见陈献章林徽因的诗意追忆

在那遥远的明代,广东新会的一片江南水乡里,有一位学者,他的名字叫陈献章,字公甫,号石斋。后来人们尊称他为白沙先生。他出生于1428年,在那个充满变革与探索的时代,他以静心学习著称。

正统十二年的春天,他两次考取礼部,但最终未能如愿。这个时候,一位名叫吴与弼的人成了他的师友,他们一起讨论理学,这段经历只持续了半年就结束了。回家后,他筑起了一座阳春台,就在那里沉浸在书籍之中,数年不曾踏出门槛。

时间流转到了成化十九年,当时他被授予翰林检讨的职位,但又请求退休回到故乡。在他的教学中,以端坐澄心为主导,用静默中的智慧引领学生们。他的弟子们评价他是“活孟子”,即像孟子的那样有智慧和道德光芒。

此外,陈献章也是一位擅长书画艺术的人。在山居生活时,如果偶尔缺少笔墨,他就会使用茅草作为替代品,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手法,被人称作茅笔字。他特别喜欢绘制墨梅,每一幅都透露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情感。而他的作品,如《白沙诗教解》、《白沙集》,至今仍被人们珍视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