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园诗人陈献章

  • 历史
  • 2025年02月20日
  • 在那片被岁月静好包围的广东新会,一个智慧的身影出现在1428年的春天,那就是陈献章。他的字号石斋,晚年更是被尊称为石翁,他居住在一片名叫白沙的地方,所以世人也称呼他为白沙先生。在正统十二年的春日里,他两次前往礼部参加考试,但未能如愿以偿。然而,这并没有阻挡他追求知识的热情。他跟随吴与弼深入学习理学,并在那里待了半年才归来。 陈献章筑起了一座阳春台,用以避开尘世之扰,潜心研究古籍。数年间

麻园诗人陈献章

在那片被岁月静好包围的广东新会,一个智慧的身影出现在1428年的春天,那就是陈献章。他的字号石斋,晚年更是被尊称为石翁,他居住在一片名叫白沙的地方,所以世人也称呼他为白沙先生。在正统十二年的春日里,他两次前往礼部参加考试,但未能如愿以偿。然而,这并没有阻挡他追求知识的热情。他跟随吴与弼深入学习理学,并在那里待了半年才归来。

陈献章筑起了一座阳春台,用以避开尘世之扰,潜心研究古籍。数年间,他几乎不曾踏出家门一步。但他的学问和教诲却不仅止于书本。他认为静心是修身养性之本,因此,在教学中总是端坐澄心,从容而又严谨。这份静默中的坚持,让兰溪姜麟赞誉他为“活孟子”,仿佛他所体现的人生哲学是一种活生生的孟子精神。

除了治学之外,陈献章还有一副高超的手笔。他喜欢书画,有时即使手头无墨,也会用束茅代替笔来挥洒自己的创作情感。这样的风格很快就成为了独特的一种艺术语言,被后人称赞为茅笔字。而他的墨梅作品尤其受欢迎,它们似乎捕捉到了梅花清冷中的生命力和韵味。

陈献章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些杰出的文学作品,如《白沙诗教解》、《白沙集》,还有更多关于如何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宁静、追求真知灼见的智慧。如果我们细细品味这位麻园诗人的生活,我们或许能够从中汲取一些灵感,为自己的人生添上一抹淡雅与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