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陈献章
在那片古老而神秘的南国,广东新会的边缘,一位学者于1428年出生,他的名字是陈献章,字公甫,号石斋,以晚年的号为石翁。他的居所,就在一条风景如画的小路上,那里叫做白沙里,在当地成了他的人称——白沙先生。
正统十二年的春天,他两次考取礼部职位,但最终未能成功,这让他深感沮丧。他决定离开家乡,与吴与弼一起学习理学,他们相处了半年多,然后陈献章返回了故乡。在那里,他筑起了一座阳春台,用来静心读书,不出门足月。
几年的时间过去后,他再次踏上了去京城的道路,此时他的名声已经远播到了国子监。当时任祭酒的邢让见到他,对这位真正的大儒感到惊喜,从此陈献章又一次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在成化十九年的一天,他被授予翰林检讨这个高级职务,但不久之后他请求退休回到家乡。
他的学问以静默为主,因此在教学中也总是端坐着,让学生们通过沉思和澄心来领悟知识。他被誉为“活孟子”,孟子的精神仿佛活在了他身上。此外,陈献章还擅长书法和绘画,即使偶尔没有笔墨,也会用茅草代替,以此自创一种独特的手法,所以人们开始称呼他的作品为“茅笔字”。他的画作中,最受欢迎的是那些描绘墨梅的情形。而且,他留给世人的还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这些都是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