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故事张果喜的果实丰收
在那个充满希望的年代,张果喜出生在江西省余江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的名字背后隐藏着一个故事——"果子熟了,大家都喜欢"。在余江县,他的名字如同响亮的号角,无人不晓。在那里,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那痛快的话语和幽默的气息,就像樊哙一样粗豪而精细,勇猛而不失果敢。
然而,余江县虽然曾经因主席专门写诗而声名远播,却无法驱散掉贫困这位"穷神"。张果喜在贫困中长大,他母亲早逝于他两岁时,从此他承担起了成人的责任。他读完小学,便因为文化大革命学校无书可读,只好到邓家埠木工车间当学徒。
五年后,张果喜成为一名优秀的木工,并被任命为木工车间主任。但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该厂逐渐走向倒闭。最终,它被割离原厂独立成为了一家小型企业,而张果喜成了这个新厂里的首领。
面对巨大的挑战和沉重债务(2.4万元),张果喜决定卖掉家族祖孙三代共居多年的房产,以筹集资金。这笔1400元成为了他们最初的本钱,但仍不足以发放工资。此刻,他必须找到一种能够挣钱的手段来拯救这家濒临破产的小厂。
于是,他决定闯进上海,那个繁华的大世界里,或许能找到他们做出的活计。他带着两个伙伴和200元钱来到了上海,他们躲藏在第一百货公司屋檐下过夜,因为害怕丢失这点珍贵资产。在九江路上,他们找到了一个机会,在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陈列样品的大厅里看到了樟木雕花套箱,这些精美绝伦、价格昂贵的套箱给了他们新的希望。
签订合同后,张果喜与他的伙伴们开始学习如何制作这些套箱,他们还去了东阳学习,然后请东阳老师傅来教他们。一年之后,他们独具一格的“云龙套箱”轰动了1974年广交会。这次成功让张果喜坚定了要吃这一碗饭的心意。他开始投资更多,让雕刻师每天画素描,为产品注入更多艺术元素。
十几年过去,一直到1979年秋天,当第二次踏足上海时,与第一次相比,这一次他寻找的是更高档次、更值钱的一种佛龛。这是一种专门出口日本市场、高端装饰品,其复杂结构和精细程度使得许多其他制造商都不愿尝试。而张果喜却看中了其价值并且有信心去克服难题,最终取得成功,使得企业创造外汇100万日元,其中65万日元来自佛龛销售一年后,又创造额外156万日元,其中佛龛销售超过100万日元!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在生产过程中,即便是小微瑕疵也不能容忍,如若出现问题,也将全责接受客户索赔。而当日本客商提出由于运输途中的损坏要求索赔时,通过测试证明包装极为安全有效,最终令客商无言以对。此事也让中国与日本之间建立起深厚的人脉关系,并为未来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