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妆师影片年收入500万启示喜茶创业故事
当我在电影院里,被银幕上一幕幕油画般浓重鲜艳的画面深深震撼的时候,我可能想不到这样的画面并非原始镜头拍摄出的效果,而是电影调色师“补妆”后的效果……近年来,《白鹿原》、《无人区》等一部部国产的出炉,都离不开“中国第一电影调色师”马平的鬼斧神工,他能让一帧帧平淡无奇的电影画面变得精彩而唯美。 然而,这一新兴行业虽年薪百万却人才匮乏,目前全国从业人员仅十多人。如何才能成为马平这样时尚的“影片美容师”?他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今年39岁的马平,出生在西安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4岁那年,同龄玩伴们还在读中学,他就考入西安交大少年班,并听从家人的建议主修力学。但随着年龄增长,马平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电脑和影像艺术。他特别喜欢看影视剧,通过自学,他成为了中国第一批熟悉互联网的人。
1994年,我从西安交大本科毕业后,就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大好机会,而是遵循自己的爱好去西安电视台当了一名临时工,在那里做节目剪辑、混音等影视后期工作。我选择让家人无法理解,更别提我的父亲作为科学工作者对此表示出了强烈反对。
我精通互联网,在业余时间里疯狂钻研IT技术,一度帮助留学美国的朋友追回被盗网游账号。我痴迷于IT技术,让我一度冷落了女朋友。当相恋不久的女友第一次走进我的房间时,她惊讶于房间里的PC零件、摄像机器材以及散落的地板,那昏暗灯光下堆积如山的一切让我显得如此荒凉与孤独。
失去了初恋,我试图找回曾经阳光开朗的一面,但生活给予我的打击依旧不断:接不到活儿的时候,我啃过两周冷馒头,还曾因没钱交房租被房东赶到大街上过夜……但这段经历也激发了我对于影像制作爱好的坚持。
2002年,我进入中国影视集团旗下的华龙电影数字制作有限公司负责特效处理。在这里,我领略到了电影调色技术之魅力。这份工作让我认识到,每一次调整每一帧画面的微妙变化,都能够为观众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沉醉于屏幕上的世界中。
然而,当时国内没有专业调色师,对于想要更完美颜色的国产片来说,只有选择国外公司进行调色,这不仅耗费高昂,而且排队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情况也不罕见。这一切都令我感到愤怒和无助,因此我决心要成为中国电影调色技术领域的一个开拓者,让国产作品也能拥有国际水平一样优雅而脱俗的情境呈现给我看。
2003年,我前往美国和韩国学习,不惜花费巨资只为聆听几个月后门课,然后再将其中提炼出的知识用于自己实践。一旦掌握技巧,再加上对艺术敏锐洞察力的培养,即使是在短短一年内,也能为各类影视剧提供专业级别的心理提升和视觉享受。此外,由于有基础知识支持,上手速度极快,最终实现了职业目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映画調師(電影調色師)。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同时填补国内缺口,我接受了一家韩国知名公司邀请,但最终决定拒绝,因为心中的梦想——回到国内,为我们的国家文化产业贡献力量,比任何金钱或职位都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