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溯宁的云端物流创业故事启示
45岁那年,田溯宁面临了人生的“中年危机”。在亚信创始人的身份和中国网通CEO、宽带资本董事长的职位下,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每年在硅谷待上一两个月,深度吸收新技术潮流,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但是在美国洛杉矶,一次与早已功成名就的张明正(趋势科技董事长)的对话,让他意识到有没有一种新技术能让他们焕发青春?
半年后,张明正给田溯宁打电话,让他再次回到硅谷,那个夏天,他们一起探访创新型中小企业,最终找到了答案——云计算。这不仅前景宏大,而且是中国前所未有的机会。
4年后,在2011年的12月12日,当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梁念坚、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用友软件董事长兼CEO王文京和张明正聚首时,田溯宁已经将“云基地”建在了北京亦庄开发区。
参加万事达董事会时,田溯宁在丘吉尔故居发现一个便条:1912年的英国舰队,在寻找动力源时,对用本土煤还是新石油产生分歧。当时海军大臣丘吉尔力排众议,选石油为动力,最终促成皇家舰队海上称霸。田溯宁当即把这个故事发送给国内“云基地”同事,并附上一句:今天的海洋是数据信息,云计算会是这个时代的石油动力吗?
过去,中国IT没有“心”,没有“魂”。但现在,在聊天时,他提到了杨致远举的一个例子:以前操作系统只能管理一台机器,但随着云计算的出现,它们能管理几十台甚至上百台机器。实现虚拟化之后,加之分布式存储资源变得非常便宜,因此计算价值也发生了变化。
于是,与杨致远、张明正合作,将自己的经验融入到产业报国的情怀中。他说:“我愿意做张明正在技术上的学生。”并且成立了宽带资本,与杨致远等IT大佬结成投资伙伴。在云基地项目上累计投资7家共计7亿元,是投资重中之重。
如今,他已将杨致远、张明正在于林百里、高银电子创始人陈文琦等IT大佬结成投资伙伴,并成立宽带资本,其中在云基地项目上的累计投入达到了7亿人民币。这种方式,与传统VC和PE不同,是一种综合性质的产业孵化与合作模式,使得所有入驻公司都能共享平台资源,比如资本、财务管理服务、企业文化建设以及战略分享。
回望亚信历史,可以发现当初 田溯宁和丁健在现金流上吃过苦头。在网通经历类似,也需要前期的大手笔投入。大手笔投入虽然风险巨大,但也是为了更好的未来。此刻,他不断地寻找能够转型到cloud架构之上的技术,同时,在cloud 计算价值链上,对芯片服务器存储网络交换软件及瘦终端进行查漏补缺。而周二晚饭时间,每周定期与骨干团队交流讨论,以保持良好的沟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