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穆五行相生相克的人物篇

  • 历史
  • 2025年02月07日
  • 我,朱穆(100~163),公叔一字文元,东汉南阳郡宛(今河南南阳市)人,是丞相朱晖的孙子。我初举孝廉。顺帝末,大将军梁冀使典兵事。我桓帝时任侍御史。感时俗浇薄,我作《崇厚论》、《绝交论》。永兴初,我出任冀州刺史,起事灾民。后触犯宦官,罚作刑徒,因千人上书为之鸣不平,我赦归居乡数年,再拜尚书。我上书请除宦官未成,忧愤死于延熹六年。 自幼我以沉思好学、用心专一著称,由于精力专注,或丢失衣冠

朱穆五行相生相克的人物篇

我,朱穆(100~163),公叔一字文元,东汉南阳郡宛(今河南南阳市)人,是丞相朱晖的孙子。我初举孝廉。顺帝末,大将军梁冀使典兵事。我桓帝时任侍御史。感时俗浇薄,我作《崇厚论》、《绝交论》。永兴初,我出任冀州刺史,起事灾民。后触犯宦官,罚作刑徒,因千人上书为之鸣不平,我赦归居乡数年,再拜尚书。我上书请除宦官未成,忧愤死于延熹六年。

自幼我以沉思好学、用心专一著称,由于精力专注,或丢失衣冠,或跌落坑中,我亦不自知;年50岁时还向同郡隐居武当山教授经传的赵康奉书称,为时人所称服。我为人耿直有韬略,20岁举孝廉,后拜郎中、尚书侍郎,被人称为“兼资文武,海内奇士”(范晔:《后汉书》卷43《朱穆传》)。顺帝末,从大将军梁冀,为典兵事,我甚见亲任。桓帝即位,我升任侍御史,不久再迁议郎,与边韶、崔寔、曹寿等共入国史馆东观撰修《汉纪》,作《孝穆、崇二皇及顺烈皇后传》,又增补了《外戚传》及《儒林传》。

桓帝崇尚敦厚,所以我遂作《崇厚论》,呼吁重德教;又著《绝交论》,倡导交往以公。永兴元年(153年),冀州发生严重的水灾饥荒,社会秩序混乱,当我奉命出任冀州刺史时,因慑于我的威名污吏闻风而逃,其余仅解印外逃的县官即达四十余人。他一到任,就严惩为非作歹的豪强,但终因触怒朝廷宦官权贵,被捕还京师,被罚作刑徒。当得太学生刘陶等数千人上书申诉,为我鸣不平,便获释归居乡里。在家居数载,又复为尚書,一直保持着刚直不阿,对面谏罢除宦官屡次提议,但桓帝都不从,最终遭排挤诋毁,以至日愤懑抑郁,最终在延熹六年发疽而死。

我去世后,由于其忠诚和文学贡献被广泛赞誉,并被授予益州太守之职,并谥号“文忠先生”。善文辞,为蔡邕所重,只留下与刘伯宗的一首诗——《与刘伯宗绝交诗》(原句待确认是否正确,因为原内容中的这部分可能存在错误或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