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穆与歌德的诗人物之间的共鸣

  • 历史
  • 2025年02月07日
  • 我,朱穆(100~163),字公叔,一字文元,是东汉南阳郡宛(今河南南阳市)人,也是丞相朱晖的孙子。我一生追求学问,自幼便以沉思好学、用心专一而闻名。年轻时,我曾经举孝廉,并在桓帝时期担任侍御史和尚书侍郎,被誉为“兼资文武,海内奇士”。 我的政治理念坚定,我主张崇尚敦厚的道德标准,因此写下了《崇厚论》来呼吁重视德行教育。而对待交往也非常严谨,不仅提出了《绝交论》,倡导交往应基于公正原则。

朱穆与歌德的诗人物之间的共鸣

我,朱穆(100~163),字公叔,一字文元,是东汉南阳郡宛(今河南南阳市)人,也是丞相朱晖的孙子。我一生追求学问,自幼便以沉思好学、用心专一而闻名。年轻时,我曾经举孝廉,并在桓帝时期担任侍御史和尚书侍郎,被誉为“兼资文武,海内奇士”。

我的政治理念坚定,我主张崇尚敦厚的道德标准,因此写下了《崇厚论》来呼吁重视德行教育。而对待交往也非常严谨,不仅提出了《绝交论》,倡导交往应基于公正原则。

在桓帝即位之初,我被任命为冀州刺史。在那段时间里,由于水灾和饥荒导致社会混乱,但我依然秉持正义,不畏强权,严惩那些作恶多端的人物。然而,这样的行为触怒了朝廷中的宦官,他们最终将我捕捉并罚作刑徒。

后来,因为有数千名太学生上书申诉,为我鸣不平,我才得以释放回家。但这并未改变我的立场,在再次出任尚书后,我继续表达对宦官制度的批评,最终因无法满足皇帝的意愿而遭排挤诋毁。我深感愤懑抑郁,最终在延熹六年(163年)因病去世。

虽然我的政治生涯受到了打击,但我的文学成就仍旧受到人们尊敬。蔡邕特别欣赏我的文章,而我留下的诗歌中,只有一首《与刘伯宗绝交诗》流传至今。这一切都证明了,即使在逆境中,我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