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幼儿古诗听我给你讲讲这小朋友的文学奇迹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小明和小红在公园里玩耍,他们的笑声和欢快的呼喊响彻了整个场所。突然,一个穿着便服的小老师走了过来,她的手里拿着一本书,那是他们班级的一本古诗集。
小老师微笑着对孩子们说:“你们知道吗,古诗就像是一朵朵美丽的花,每一句都充满了深意。”她打开书页,让孩子们围拢过去,然后开始朗读: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小明听后眼睛一亮,他问:“老师,这首诗是谁写的?”小老师回答:“这是唐代名诗人杜甫写的《春眠不觉晓》。”接着,小红好奇地问:“为什么叫‘春眠’?”
小老师解释说,“因为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一位游子在春天睡得很安稳,不觉得早晨已经到来。他通过听见四处传来的鸟儿鸣叫以及夜晚风雨的声音,意识到了时间流逝,就像树上的花瓣随着季节而掉落一样。”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他们开始尝试自己动手创作。小明提出了“秋风送爽”这个主题,而小红则选择了“冬雪皑皑”。他们分别用简单的话语描述自己的想象:
秋风送爽:
金黄色的叶子飘飘扬扬,
我喜欢这样的日子,因为
可以跑得更快,更高兴。
冬雪皑皑:
白茫茫的大地上,我踩出脚印,
每个脚印都是我的故事,
我希望能永远记住这份纯洁。
虽然只有2-3岁幼儿古诗,但就在这一刻,我们看到了这些未成年人的文学潜力,以及他们对于自然、季节和生活美学的敏锐感知。这种对语言艺术基础教育的积极参与,不仅让孩子们学会欣赏文学,还让他们从中获得更多关于世界与自我的理解。这就是学习中的乐趣,也正是我们教育者所追求的一种文化养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