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娃凭傻劲儿从编竹筐到开西餐厅感人创业故事案例在自然之中绽放
在采访中,Peter只有一个要求:就叫他Peter吧,这样大家都习惯了。了解Peter,你会明白“有志者事竟成”这句千古名言的真谛。他出生于1981年,原名罗宗华,是一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少年,却能够在繁华都市营造浪漫南美风情;他的手上曾经长过老茧,但他也能为异国他乡寻觅乡味的老外烹饪出正宗西餐。
生活上,他保留着一些农家气息:早婚、早育,比城里人提前数年。住房要租,交通靠步行,与高级打工仔有些相似。他朴实、简单,为人正直、热情。
事业上,他超越了田野和烦躁都市,那股“洋”味脱俗而真诚。在他的手中,“The Tex-mex Burrito、大使塔可卡尔邦、塔可、法嘿塔”等菜名玩得有张有度,从不为川人改良口味,只为了那股正宗地道的“西洋”味;他的英语流利,让人难以分辨出他是位初一辍学的农家小伙儿,与老外对话宛若同乡般亲热。
偶然,他小心翼翼问道:“你是否觉得我说话结结巴巴?”记者答:“你说英文可比中文要流利很多。”他微微一笑,黯然低头说:“我老婆也这样说的……”
对于成功,Peter解释很简单,只是“天时、地利、人和”。或许他还不明白,现在社会已经不再是富贵世袭时代,是一个平民时代,是一个智者真者时代,更是英雄出少年的时代。从这一点来讲,他那傻傻地、一笑验证了这个时代的新定义。
12岁辍学编竹筐卖钱
“我家在资阳,我只念到初一便辍学了,与父母一起劳动,主要是做竹子加工。” Peter家在资阳农村,一贫如洗,读到初中一年级后,就因为交不起学费辍学。当时Peter才12岁,用想法挣钱却不够年龄,而像父母一样务农的话,又辛苦又赚不到钱。头脑灵活的Peter注意身边哪些邻居过得比较好,他们做的是什么。不久,他就注意到编豆瓣筐卖可以赚钱,所以偷偷去看别人编筐学习两个月后终于摸索着编出了第一个豆瓣筐,然后卖掉赚到了第一笔钱。
编竹筐很苦,但随着手艺日长速度越来越快,当地人才称呼他们为能干,全家人的生活状况也有了起色。当时他的谋划仅仅是在做个好竹匠。但后来,有改变才觉得乡下生活是一种艰苦,所以决定离开家庭探索未来的世界。
借来50元闯荡成都
拿到身份证后,他愤然离开家庭带着50元进入成都。这段时间里,他体验了一番九眼桥的地铺生活,最开始工作是在一家中餐馆洗碗,每月包吃包住净收入200元。但身体不好,不断流鼻血被迫休息。此后多次变化与挑战最终让命运悄然改变……
初识异域风情
那是一个位于川大内的小西餐厅,在厨房帮忙期间,被介绍进厨房。他迷茫但兴奋,因为这里不同于传统中国厨房,有不同的烤箱和调料,还有各种沙拉酱。在这里边打工边自学英语,对待每一次机会,都珍视至极,即使面对失败也不放弃希望。而Mary就是那个给予帮助的人,她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在成都科分院当外籍教师,以Meredith Elizabeth Dunton(梅瑞狄斯·伊丽莎白·丹顿)全名闻名,她们之间建立了一份深厚的情谊,并且Mary成了Peter命运中的恩人。她甚至提供资金帮助Pete学习西餐技术,并将其名字更改为现在熟悉的"彼德"(Peter)。
2万元换取餐厅股份
经过系统学习之后,Peter成为知名墨西哥菜师,其牛排技艺也是业界瞩目的焦点。一位投资商准备开设新的西餐厅,而Mary和Pete提供技术支持并投入2万人民币购买部分股份。“我一直想有一间自己的餐厅。”Pete认为这是梦想之始。他用有限的人力物力换取管理权的一角,这对于曾经默默无闻的小镇孩子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跨步,也标志着Pete迈向成功的一个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