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小学生唐诗必背80首
在我幼时,便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家境贫寒,无从借书观摩,每次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气大热时,我还要在砚台上写字,不仅砚台冰冷,我的指尖也不能屈伸。我不敢稍微逾期归还这本书,以是人多让我来借书,我因而得以遍观群书。
加冠之后,我更加深入地研究圣贤的道理,但又由于缺乏硕师和名人的指导,我曾经远至百里之外,从乡里的先辈们那里学经历询问。在那样的环境中,那些德高望重的人物,他们的门人满屋子,他们从未降低过辞色。我站在他们左右,用疑难问题向他们请教,有时候遇到他们严厉斥责,我就更恭敬礼貌,不敢出言回复;只有当他们欣悦时,我才能再次提出问题。因此,即使我愚钝,也能获得一些知识。当我跟随老师学习的时候,负担着一筐文具、曳着疲惫的步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在穷冬烈风和大雪覆盖的地方,我们足肤皲裂却不知道。而到了宿舍里四支僵硬不能动弹,只好由别人拿汤水给我灌洗,用衾被温暖覆盖,这样才渐渐恢复过来。在旅途中,即使主人日夜轮流值守,没有丰盛美味可享用,而同窗们都穿戴华丽、佩戴宝饰,与我相比显得格外华丽。但是我并没有那种慕艳的心思,因为身处其中,对自己的衣衫褴褛与人家的不同也不那么敏感。
然而,那种勤奋且艰苦的情景如今已然过去了,现在虽然老迈,却未有所成,只能幸运地与君子为伍,并承蒙天子的宠爱,居于公卿之后,每日侍坐备受咨询,而四海亦谬称其名字,更况乎才智超过我的者乎?现在的小生们在太学中学习,由县官供给廪食,每年父母留给裘葛遗产,无需担心饥饿或寒冷坐困的大殿下诵读《诗》《书》,无需奔波劳累;有司业、博士为师导,为何有人问而不得求,又有人求而不得呢?凡所需知晓的书籍,都集中于此,不必像我那样亲手记录,再传授他人。这份学业若不精进,这份德行若不修养,是不是因为天资有限啊?岂不是他人的疏忽?
东阳马生的君子,就这样在太学已经两年了,他同学们都极力赞扬他的贤明。我去京城,他作为乡亲子孙前来拜访,还特意撰写长信作为见面礼谈论辩论,其言语和颜色都非常自然,与他讨论后方知彼此心灵相通。他将要回乡见亲属,所以我告诉他学习之难。此事实乃善学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