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难求
读音:zhīyīn nánqiú
成语出处:《论语·里仁》:“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五十三而无所用心。’”
成语造句:“他在创业路上遇到种种困难,但他依然坚持不懈,因为他知道真正的知己会理解他的初心和决心。”
近义词:知者、识人、相亲。
反义词:庸人多萎。
成语用法:此为形容词短语,用以形容能理解和欣赏某人的深刻的人物。
成语繁体:智音難求。
常用程度:较常见但不甚频繁。
感情色彩:表达了对真诚友情的渴望和珍视之情,也带有一丝忧郁感,因为“知音”并非易求。
成语结构:
首字“知”,意指了解或认识。
“音”,指声音,更引申为同一类别的人。
“难”,表示困难或艰辛。
“求”,表示寻找或追求。在这里,“难”、“求”构成了一个典型的汉字组合方式,将两个意思紧密结合起来,以增强整个成語的含义表现力。
词语解释:
此為古代文學中對於能夠與自己思想相同、品味相投之人的称呼。它強調的是那種在眾多庸俗之間獨樹一帜的特殊存在,因此也常被比喻為「百年好合」、「患难与共」的朋友。然而,由於這樣的人很少,所以會說「知音難求」來表達對這種關係的一種向往與羡慕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