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

  • 历史
  • 2024年11月03日
  • 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 出自清代蒲松龄的《地震》 原文赏析: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 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 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 众骇异,不解其故。 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 相顾失色。 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 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

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

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

出自清代蒲松龄的《地震》
原文赏析: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

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

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

众骇异,不解其故。

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

相顾失色。

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

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

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

逾一时许,始稍定。

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

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

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有邑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

妇急与狼争。

狼一缓颊,妇夺儿出,携抱中。

狼蹲不去。

妇大号。

邻人奔集,狼乃去。

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已夺儿状。

良久,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

此与地震时男妇两忘者,同一情状也。

拼音解读

kāng xī qī nián liù yuè shí qī rì xū kè ,dì dà zhèn 。

yú shì kè jì xià ,fāng yǔ biǎo xiōng lǐ dǔ zhī duì zhú yǐn 。

hū wén yǒu shēng rú léi ,zì dōng nán lái ,xiàng xī běi qù 。

zhòng hài yì ,bú jiě qí gù 。

é ér jǐ àn bǎi bò ,jiǔ bēi qīng fù ;wū liáng chuán zhù ,cuò shé yǒu shēng 。

xiàng gù shī sè 。

jiǔ zhī ,fāng zhī dì zhèn ,gè jí qū chū 。

jiàn lóu gé fáng shě ,pú ér fù qǐ ;qiáng qīng wū tā zhī shēng ,yǔ ér tí nǚ hào ,xuān rú dǐng fèi 。

rén xuàn yūn bú néng lì ,zuò dì shàng ,suí dì zhuǎn cè 。

hé shuǐ qīng pō zhàng yú ,jī míng quǎn fèi mǎn chéng zhōng 。

yú yī shí xǔ ,shǐ shāo dìng 。

shì jiē shàng ,zé nán nǚ luǒ jù ,jìng xiàng gào yǔ ,bìng wàng qí wèi yī yě 。

hòu wén mǒu chù jǐng qīng zè ,bú kě jí ;mǒu jiā lóu tái nán běi yì xiàng ;qī xiá shān liè ;yí shuǐ xiàn xué ,guǎng shù mǔ 。

cǐ zhēn fēi cháng zhī qí biàn yě 。

yǒu yì rén fù ,yè qǐ sōu nì ,huí zé láng xián qí zǐ 。

fù jí yǔ láng zhēng 。

láng yī huǎn jiá ,fù duó ér chū ,xié bào zhōng 。

láng dūn bú qù 。

fù dà hào 。

lín rén bēn jí ,láng nǎi qù 。

fù jīng dìng zuò xǐ ,zhǐ tiān huà dì ,shù láng xián ér zhuàng ,yǐ duó ér zhuàng 。

liáng jiǔ ,hū wù yī shēn wèi zhe cùn lǚ ,nǎi bēn 。

cǐ yǔ dì zhèn shí nán fù liǎng wàng zhě ,tóng yī qíng zhuàng yě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作者介绍

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中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淄博市)人。出身在一个地主兼商人的家庭。少年时就聪明好学,十九岁中秀才,但此后多年参加乡试,始终没能中举,直到七十一岁才补为岁贡生。长期在乡下教书并进行文学创作。由于仕途失意和生活贫困,使他同情人民的苦难,对封建社会的黑暗也有较深刻的认识。短篇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他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