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丹道士为皇帝调制灵丹妙药
邵元节,江西贵溪人,龙虎山上清宫的道士。在正德年间(1506~1521),宁王朱宸濠曾经礼聘他去宁王府,但遭到拒绝。因此,当宁王朱宸濠的叛乱被平定后,邵元节不仅没有受牵连,还被道人们认为“有识”而受到尊崇。嘉靖三年(1524),世宗召邵元节入京,让他居住在显灵宫中,专门掌管祷祀之事。显灵宫在宫城之西,由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修建。
邵元节的法术很快就在一次求雨中应验了,这让皇帝非常高兴,同时也增加了对他的信任。他封邵元节为真人,让他主管朝天、显灵、灵济三个道观,总领天下道教。从嘉靖三年(1524)到嘉靖十八年(1539)病逝,无疑是世宗最宠幸的道士。皇帝还曾派人在邵元節的家乡貴溪建造道院,名仙源宮。
陶仲文,在邵元節之后,他的朋友取代了他的位置,专宠20年。陶仲文,以初名典真闻名,是湖广黄冈人,有过县吏和辽东库大使等职位。在京城,他住在邵元節的宅第中。当时,一些事情因为 邵 元 節 年 老 不 能 去 的,就让陶仲文代替去办,从嘉靖十八年(1539)到嘉靖三十九年(1560)去世,他成了世宗身边最受宠爱的人之一。
嘉靖二十年(1541),陶仲文进少师兼少傅、少保,在明代历史中,只有他一人兼领“三孤”。这显示出世宗对他的极度偏爱。不论如何说,都能看出那段时间内,对于神仙长生之路迷信深沉。而当时的一些臣子,如严嵩、袁炜、李春芳,他们都善于撰写青词以讨好皇帝,有一段时间甚至有人称他们为“青词宰相”。
对于养生之术,其实除了斋醮以外,还有一种方法叫采阴补阳。这实际上变成了想要长生又不想节欲的一个借口。当时,大臣们为了讨好皇帝,不惜编织各种奇谈怪论,其中就包括一些关于房中的秘密来着。但即便如此,那些关于房中的秘术,也并未真正影响到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因为这些都是基于一种超自然力量实现延年的理论。
至此,可以得知,当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物面对生命与死亡的问题时候,他们选择的是通过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手段来寻找解决办法——炼丹,而这种炼丹过程则成为了一个既神秘又危险的地方。而那些试图通过这种手段来获取永恒生命的人们,则成为了那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然,我们今天知道,这种追求其实是一场无尽的幻梦,但它却给我们的历史增添了一抹传奇色彩,并且成为我们理解过去文化特征的一种窗口。如果我们细心地观察那些年代,那么可以发现,即使是在那个充满迷信和超自然现象概念化时代,大多数人的生活仍然是由日常琐事所构成,而不是完全沉浸其中宏大的哲学思考和魔法般的事情里面的世界。不过,它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他们精神世界以及与宇宙之间关系感知,使得这个时代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心理财富,为后来的几百万个故事提供了宝贵的情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