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人的情書我的初次創作經驗在學生手中展開了新的篇章
在這個春日暖陽的午後,我站在幼兒園的小花園里,眼前是一片充滿活力的景象。小朋友們正在用泥土塑造小動物,小聲地聊著天。我是這所幼兒園的一名老師,也是一位自認為對古詩不太熟悉的人。但今天,我有了一個特殊的任務:與20首古詩共鳴。
我知道,這可能聽起來有些奇怪。古詩和幼兒園似乎是不相符的詞彙。但是,在孩子們那純真的世界裡,每一首古詩都能找到它自己的位置,就像他們對於泥巴的小探索,對於彩色筆下每一次劃痕的興奮一樣。
我決定從最簡單的地方開始。把那些看似複雜、實際上卻很容易理解的字詞拿出來,用一個故事去解釋它們。在我們班級裡,有一個叫做李明的小男孩,他總是第一個提出問題並且想要了解更多。他讓我想到了一首《西江月》,其中有一句“舉頭望明月”,就像他總是在課堂上抬頭仰望天空,尋找未知的事情一般。
接著,我帶領孩子們一起翻閱那本精美裝訂的《幼儿园古诗20首》。每當我們讀到一句“我欲乘風破浪只恐瓊浆盡”時,都會有人問起,“瓊浆”到底是什么?而當我們解釋完之後,那些疑惑轉化為興趣,一個人比另一个人更快地掌握了這些新詞汇。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小朋友也逐漸變得更加專注。在他們眼中,每一句話都是新的冒險,而每一個字都是一條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門。我記得有一次,一個女孩在課堂上突然站起來,她說她想寫一首自己自己的古诗。她選擇了一句“清風徐來水波澹”,然後用她的童真語氣表達出了對自然界深深的情感。那種直覺和創意讓我印象深刻,它正是我要傳達給孩子們的心理狀態——無論多麼陌生的東西,只要你用心去體會,你就可以發現其中獨特之處。
隨着時間的流逝,那些小朋友也開始以不同的方式參與進來。一兩年后,他們已經能夠理解一些較為復雜的地理或哲學概念,並將其融入他們自己的作品中。我見證了他們如何通過創作提升自身能力,也見證了他們如何通過學習增強自信心。在此過程中,我也被教導到了很多事情,比如耐心、同理心以及真正理解教育本質所需具備的事業精神。
最終,在一次課堂活動結束後,那群曾經充滿好奇和熱忱的小朋友現在成長為具有批判性思維和豐富內涵的人類。他們不再只是抱著文學作品,而是成為文學作品的一部分。而我,不再僅僅是一位老師,更成為了他们人生旅途中的導航者之一。
在這段歷史性的旅程中,我發現自己不但提高了解讀能力,而且還培養了一份無可替代的情感連結。這份情感,是由愛、尊重及支持構成,它超越了文字層面的交流,更進一步地促進了彼此間的心靈聯繫。我相信,這樣的情感纽带將伴隨著生命中的每一步,甚至延續至今後無限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