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创业故事从下岗柔弱到艰苦致富的传奇人生
朱金凤曾是沟帮子镇机电厂的一名职工,在那个时期,她的生活虽然不富裕,但依然平静而安详。然而,80年代后期,当那家曾经繁荣的企业倒闭时,朱金凤失去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
看着女儿天真无邪的笑容,朱金凤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忧虑与愧疚,她无法像以往那样轻易地为女儿花费一分钱。她的日子变得异常艰苦,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
就在这时候,一场更大的打击降临在朱金凤身上。她被诊断出患有绝症,这份消息几乎让她崩溃。在医院里,她看到了许多女性出租车司机,这个职业似乎给了她一种生存下去的希望。
尽管医生和丈夫都劝阻她,但朱金凤坚持自己的决定。她提前办理了出院手续,并开始学习汽车驾驶。由于身材娇小,她不得不在坐垫下放几块砖才能操作方向盘,即使如此,她仍然顽强学习,最终获得了驾驶证。
随后,朱金凤购买了一辆旧面包车,不顾白天黑夜、寒冷和酷热,她开始运营客运服务。在那个时代中,只有她一人是位女性司机。
经过三年努力,朱金凤积累了三万多元的储蓄。这一年,当她回到北京复查身体时,一些人用白面换大米的情况引起了她的注意。意识到家乡是大米生产区之后,她决定将资金投入到大米加工业上,从此开启了一段创业之旅。
创业路途并不容易,初期因为粮食供应不足,每天早晨4点钟就要外出收购,而午饭则常常被忽略。但即便如此,有着更多粮食可以处理,有时候也难以忍受饥饿。而最艰苦的是冬季跟随押粮的人群,他们的手脚因冻得发紫而失去知觉。大批量加工米食品时,全身都是稻糠粉尘,让人咳嗽不止甚至喘不过气来。但是没有让困难击败她的勇气,让五峰米业集团不断壮大起来。
2000年,五峰米业正式成立,它已经成为一个拥有1.5亿资产总值、24个分厂及2000员工的大型企业集团。集团拥有一套日本佐竹全自动水稻深加工生产流水线20条,可以每日处理500吨产品。“五峰”系列产品遍布全国26个省市,并出口至俄罗斯、蒙古、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使企业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
然而,对于这些成就,朱金凤并没有停止追求。她始终关注着如何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实现农产品精深加工。这次计划推出了新的项目——米糠油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价值。此项工程已从德国引进两条生产线,并正在安装调试中。一旦投产,该项目将能够年产8000吨高品质米糠油,为公司带来了超亿元销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