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着羊皮的狼
读音:bēi zhuó yáng pí de láng
成语出处:《水浒传》中有“李鬼正是披着老虎皮的狐狸,装作老虎模样行走于山林之中。”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假冒伪劣产品或人。
成语造句:他虽然表面上很和蔼可亲,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心机深沉的人,别人都说他“披着羊皮的狼”。
近义词:假冒伪劣、装腔作势、两面派
反义词:真诚、忠实
成语用法:形容一个人或者事物表面看似美好,但实际上却有欺骗或不诚实的一面。
成语繁体:披著羊皮的狼
常用程度:较为常用,尤其是在描述人的行为时使用。
感情色彩:负面的,有阴谋诡计意味。
成语结构:
披著(穿戴) - 羊皮(外观) - 狼(本质)
表面上的东西与内在真正身份之间的对比。
词语解释:
这个成語是來自於古代民間對於謠言或傳說中的隱喻。它指的是某個人或者事物雖然看起來像樣,但是實際內部卻與外表完全相反,是一種諷刺性的比喻。
解释来源:
這個詞語源自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其中一個角色李鬼被描繪為「把豹子換去毛,用狗肉充牛」,意即他的行為就像是一隻真正的大獅子穿著豹子的毛皮和吃狗肉而以牛肉示人,這就是「裝扮」和「真實本質」之間差異巨大的例子。因此,這個詞語也可以應用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將一個人的或者事情表面的良好與其背後可能存在的邪惡或不誠實進行類比。
用法举例:
他總是那么友善,可是我發現他的舉止時常帶點油滑,他真是把我當傻瓜呢!你怎麼看?好像有些人就是那麼一副“披著羊皮”的狼啊!
在這場選舉中,我們不能輕易相信那些聲稱自己支持我們政策的人,因為他們可能只是一群“披著羊皮”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