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绘杨亿

  • 古诗
  • 2025年02月20日
  • 杨亿,字大年,建宁州浦城人。七岁能文,十岁能赋诗。十一岁时,在京城即兴赋诗《喜朝京阙》,太宗甚为赏异。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赐进士及第,历任著作佐郎、知制诰。真宗时,为翰林学士、户部郎中,文格雄健,才思敏捷。 史馆修书 杨亿博览强记,以典章制度见长。在史馆修《太宗实录》和《册府元龟》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他与王钦若主修《册府元龟》,咸平元年(998)书成。 诗作 在史馆期间,与钱惟演

夏绘杨亿

杨亿,字大年,建宁州浦城人。七岁能文,十岁能赋诗。十一岁时,在京城即兴赋诗《喜朝京阙》,太宗甚为赏异。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赐进士及第,历任著作佐郎、知制诰。真宗时,为翰林学士、户部郎中,文格雄健,才思敏捷。

史馆修书

杨亿博览强记,以典章制度见长。在史馆修《太宗实录》和《册府元龟》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他与王钦若主修《册府元龟》,咸平元年(998)书成。

诗作

在史馆期间,与钱惟演、刘筠等人唱和,将唱和诗编为《西昆酬唱集》。他认为他们写诗的目的是“在览遗编,研味前作”,以此类推,他们的题材范围是比较狭隘的,全集70个诗题,可以分为三类:借古喻今的怀古脉史诗,如《始皇》、《宜曲》、《汉武》等;描摹物态的咏物诗,如《鹤》、《梨》、《柳絮》;描写流连光景生活内容的闲适诗,如《直夜》、《夜宴》。

西昆体

西昆体以杨亿为代表,是北宋初期最盛的一种风格,其影响力不仅限于宫廷文学,还渗透到了民间文学中。这一风格重视知识积累和文化素养,但同时也保留了白居易式自由抒情的情趣,使得这一风格既显现出深厚文化底蕴,又保持了一定的通俗性。

文章

杨亿还以骈文名世,其作品多佚存,有《武夷新集》(20卷)、 《杨文公谈苑》(15卷)。其中,《谈苑》的内容涉及广泛,从文学轶事到民情风俗,再到日常琐事,都有价值,对研究宋代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轶事

有一次,他拟了一篇奏章,其中有一句话:“伏惟陛下德迈九皇”。他的学生郑戬看后,不小心将这句子读成了“得卖韭黄”,引起了大家的大笑,最终这句子被修改掉了。此外,他在玩对子游戏时,也展现出了高超的手腕,被人们称赞是好对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