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艾青的杨亿梦想之歌在风中飘扬
杨亿:梦想之歌在风中飘扬,追寻着清忠的足迹
杨亿(974年—1020年12月17日),字大年,建宁州浦城(今福建省浦城县)人。早慧过人,七岁能文、十岁能赋诗。他十一岁时,在京城即兴赋诗《喜朝京阙》:“七闽波渺邈,双阙气 。晓登云外岭,夜渡月中潮。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这份对“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的坚定信念深受太宗赏识。
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被赐进士及第,他历任著作佐郎、知制诰。在真宗时期,他担任翰林学士、户部郎中兼知制诰,以文格雄健和才思敏捷著称。然而,当真宗晚期发生宠臣争斗时,由于他反对劳民伤财的祀神求仙政策,最终遭到排挤和困境。
作为史馆修书专家,他博览群书,对典章制度尤为精通曾参与修撰《太宗实录》,主持编纂《册府元龟》。此外,他与王钦若共同主修《册府元龟》至景德二年(1005)完成。此外,在史馆期间,与刘筠、钱惟演等人唱和诗歌,并将其编入《西昆酬唱集》。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集中在诗创方面。他以李商隐为楷模的诗风,以及学习白居易和晚唐体的方式,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雕琢与典雅,被誉为“西昆体”。朱熹评价他说:“巧中犹有混成底意思,便巧得来不觉。”他的诗歌创作对于后来的北宋新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宋代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环节。
杨亿也以骈文闻名,其作品多佚存,有《武夷新集》20卷、《杨文公谈苑》15卷等。这本谈苑记载了他平生见闻,有丰富的文学史料价值。此外,还有许多轶事流传,如改掉的一句奏章,也如同一段历史故事,让人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人物及其文化生活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