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亿初见如梦
杨亿:初见如梦的诗韵与风采
杨亿(974年—1020年),字大年,建宁州浦城人。自幼文才出众,十岁即能吟咏诗歌,十一岁时在京城应试赋诗《喜朝京阙》,表现出“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的志向,深受太宗赏识。淳化三年(992年)进士及第后,他历任著作佐郎、知制诰,并曾主修《太宗实录》和《册府元龟》,展现了其博学强记和对典章制度的精通。
在史馆修书期间,与刘筠、钱惟演等人唱和,其作品编为《西昆酬唱集》。杨亿认为他们的写作目的是“在览遗编,研味前作”,以此来发掘古人的智慧。在这类观点指导下,他们创作了一系列题材广泛但内容狭隘的诗歌,其中包括借古喻今的怀古脉史诗、描摹物态的咏物诗,以及描写流连光景生活内容的闲适诗。这体现了他对声律之美重视以及典故运用的高超技巧,被誉为“西昆体”代表之一。
他的文学成就不仅限于诗歌,他还擅长骈文并有多部著作,如《武夷新集》、《杨文公谈苑》,其中记录了他平生见闻,对文学史料具有重要价值。此外,他的人格气质独立,不屈于权贵,是宋代士人典型形象的一面。他虽然没有开辟新境界,但在艺术上带来了进步,为宋调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除了文学上的成就,杨亿还有许多轶事传颂,如他告诫学生避免使用方言俗语而自己却被一句修改而笑过;又与寇准嬉戏做对子,将水底日比天上日引起同事们好奇。这些故事显示了他的幽默感和随性风度,也反映出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多面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