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征文张果喜的果实丰收引领众人追逐甜蜜成功
在那个阳光明媚的1952年,张果喜出生于江西省余江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的名字来源于他童年的乐观态度:“当果子熟了,大家都喜欢!”这位少年的名字如同他的人生一样充满希望和活力。在余江县,每提到张果喜,都会有人脸上露出微笑。
张果喜是一位说话痛快、幽默风趣、走路一阵风的青年。他那粗豪中透着精细、勇猛而不失果敢的气质,让人想起樊哙这样的形象。然而,他的人生并非平坦无波。在贫困中长大的他,两岁时失去母亲,一直到读完小学后,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他只能在15岁时成为木工车间的一名学徒。
五年后,他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木工,并担任了木工车间主任。但是,由于管理不善,该厂逐渐陷入困境,最终被迫独立成为木器厂。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张果喜只身前往上海,以求改变命运。
在上海,那个繁华的大都市,他遇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他看上了那些樟木雕花套箱,每套价值300元,这对于他们四个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当合同签订完成后,他们第一次拥有了一笔可观的资金——1.5万元。这让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希望。
返回余江后的第一天夜里,张果喜召开全厂职工大会。他提出要清理所有碎木料,让每位员工照着样品上的花鸟进行练习。此外,他还带领员工学习东阳县的老师傅技艺,将东阳老师傅请来教课... 就这样,他们如期交出了高质量的樟木雕花套箱,其中以“云龙套箱”最为闻名遐迩,在1974年的广交会上震撼了一切人群。
从此以后,张果喜决心专注于吃这一碗饭。他给每位雕刻师发放画笔和画板,每日一幅素描作品由他过目评分,并鼓励他们外出接受美术熏陶,使得产品更加多样化五彩缤纷。而到了1979年秋天,当他再次踏足上海时,与佛龛相遇,又一次创造历史。这些高档佛龛专门出口日本,其价格远超其他产品,对于追求国际市场地位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财富源泉。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不论是左边还是右边,如果有任何瑕疵,都不能放过。这一点在一次意外情况下得到了证明。一旦出现问题,即使自己也要承担损失,但也绝不会影响公司声誉。而在一次与日本客商沟通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也展现了他的坚定立场和对质量要求极其严格,这些都是建立品牌信用的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