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创业故事补妆师年赚500万的传奇历程
当我在电影院里,被银幕上一幕幕油画般浓重鲜艳的画面深深震撼的时候,我可能想不到这样的画面并非原始镜头拍摄出的效果,而是电影调色师“补妆”后的效果……近年来,《白鹿原》、《无人区》等一部部国产的出炉,都离不开“中国第一电影调色师”马平的鬼斧神工,他能让一帧帧平淡无奇的电影画面变得精彩而唯美。 然而,这一新兴行业虽年薪百万却人才匮乏,目前全国从业人员仅十多人。如何才能成为马平这样时尚的“影片美容师”?他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今年39岁的马平,出生在西安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4岁那年,同龄玩伴们还在读中学,他就考入西安交大少年班,并听从家人的建议主修力学。但随着年龄增长,马平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电脑和影像艺术。他特别喜欢看影视剧,通过自学,他成为了中国第一批熟悉互联网的人。
1994年,我从西安交大本科毕业后,就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大好机会,而是遵循自己的爱好去西安电视台当了一名临时工,在那里做节目剪辑、混音等影视后期工作。我选择让家人无法理解,更别提我的父亲作为科学工作者对此表示出了强烈反对。
我精通互联网,在业余时间里疯狂钻研IT技术,一度帮助留学美国的朋友追回被盗网游账号。这段经历让我成为圈内小有名气的小黑客,对于IT技术痴迷到冷落了我的女朋友。当她第一次走进我的房间时,不禁大吃一惊。她想不到身材挺拔、头束长发、言谈举止温文尔雅的小我竟然会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只剩下堆积如山的PC零件和臭袜子,还有昏暗灯光下的方便面盒子和空矿泉水瓶子。我则顶着乱糟糟的一头长发坐在电脑前。那几天后,她就以“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男人怎么懂得照顾爱人”的理由与我分手了。
失去了初恋,我不再沉浸于黑客世界,我试图找回昔日阳光开朗的自己,用实际行动证明给这个世界看。我独自来到北京,那时候,每天只靠给影视公司做后期处理维持生活,有时候接不到活儿的时候,就只能啃过两周冷馒头,还曾因没钱交房租被房东赶到街上过夜……
2002年,我进入中国影视集团旗下专做后期处理的一个部门华龙电影数字制作有限公司,从事特效处理。那时候,因为英文不错,又懂IT,所以我接触到了很多新设备和新技术,这是我领略到电影调色技术魅力的开始。在这里,我意识到了如果能掌握这门技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的影响力都会很大。
我们这些专业调色师,他们被称作影片化妆师,其技术直接影响着一部电影是否成功。他们最早诞生于美国,但直到2005年之前,没有本土职业调色师,我们国产电影拍摄完之后想要更完美的话,要么花高价去美国或韩国进行调整,而且还要排队等待,不知道何时能够完成,最终往往因为没有专业团队支持导致延误。
看到这种状况,让我感到十分愤怒,那些外国调色师根本不知道我们的辛苦,也没有体谅我们。而那些说辞,如若真心愿意学习,就应该先学会拍摄,再谈论学习调整技巧。所以,当那位美国导演轻蔑地拒绝了我的请求:“你来自中国?你们还是先学好拍电视剧,再谈学调色吧。”的时候,那个瞬间,让我决定:一定要成为中国第一位真正掌握这项技能的人,让国产作品拥有更高级别的事实能力!
2003年的某个春天,当我踏上了前往美国与韩国进修之路,一次性支付三年的费用,只为听几个月课程,然后再从中提炼出所需技能。一番努力一年之后,即可为电视剧提供专业服务。而且由于有相关基础知识,上手相对较快,对艺术也敏感,可以紧贴导演思路及片子的主题,用饱满色的彩绘出最佳情境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
回到现实生活中,为实现梦想,我坚持不断地学习新的技能,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在一次偶然机会下,一家韩国公司邀请表现突出的你加入他们,以每月120万人民币聘用你。但你的回答却令众人惊讶,你谢绝了这一机遇,说:“虽然金钱诱惑很大,但只有国内才缺乏这样的专才,如果不能回去填补这个空白,那么即使赚得更多,也不会感到幸福。”
所以,你继续留下来,与他一起探索未知领域,为梦想奋斗到底,是不是更符合你的理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