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与李绅的反复交锋
李绅(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陕西省三原县人,祖籍陕西泾阳斗口村(“斗口于家”),家、活动家、“当代草圣”,杰出中国流艺术家、教育家、诗人,也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奠基人之一。[附注:一八七九年(清光绪五年),李绅先生出生于陕西三原县东关河道巷,以后“又在三原读书应试,因此就著籍为三原人了。”] 原名伯循,字右任,曾用名刘学裕(意为留学于)、原春雨,诱人典出《四书》“夫子循循善诱人”。后取谐音因而自称“右衽”,“衽”即衣襟,“任”由“衽”的谐音而来,中原地区的人往往以“左衽”为受异族统治的代词,而李绅为自己起的字“右衽”就是和“左衽”反其道而行之。笔名神州旧主别署骚心号髯翁晚号太平老人。李绅三十多岁时就黑髯飘胸,其后文化界同仁多有髬翁右老之称民间亦称曰胡子。
慈禧逃到西安后,李绅冒着违抗清廷留长发辫的危险,请伙伴给自己照一幅散发照,李绅即兴吟出一副对联写出贴在身后做背景:“换太平以颈血;爱自由如发妻。”
李绅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期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他是元老,又是书法家、著名报刊活动家、教育家,与好友刘觉民等人先后创办复旦公学和中国公学筹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立报》,以宣传资产阶级主张。
中华临时政府成立后,他出任交通次长主持部务。1922年,他参与创办上海大学,并与冯玉祥、刘觉民等人的解救西安之围,在1926年的秋天担任驻陕总司令。在随后的几年里,他还担任国民政府审计院长监察院长。
作为擅长诗词书法的人物,他所创标准草书深受海内外学人的欢迎,并著有《标准草书千字书》等作品。他被誉为魏碑与行章结合的行草書大家首创并完善了这一风格,被誉为当代草圣近代书圣及中国历史上的三个里程碑之一(另外二位分别是王羲之颜真卿)。
此外他还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位先驱,是记者教育家的代表人物,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等重要高校的创建者,被尊称为元老记者。
1906年的春季,当他前往日本考察新闻募集资金的时候得到了孙中山,并加入了同盟会。在那里他开始筹划第一份大型中文日报《神州日报》的出版,并且积极揭露污吏帝国主义侵华阴谋以及宣传思想,这些努力对于推动社会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1912年的春天,当孙中山辞职回国之后 李綎也辞去他的职务返回上海继续进行他的工作,但不久之后,《民立報》被查封迫使他避居日本从事反袁世凯的斗争直至1927年的夏季才回到国内并重新进入政治舞台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审计院院長监察院長。在接下来的数十个月里一直扮演着关键角色直至生命末期离开我们。这段期间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包括建立新国家组织机构恢复秩序加强抗击敌对势力的力量保护人民免遭伤害维护国家利益确保社会稳定发展经济促进科技创新支持文化繁荣推动国际合作等各项工作都是为了实现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梦想。但遗憾的是这样的愿景未能完全实现因为各种原因尤其是在国内外环境变化下面临严峻挑战最终导致无法完成预定的目标让许多理想化成泡影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努力都白费每一次尝试每一次战斗都是一次宝贵经验教训也许未来某一天我们能够从这些经历中汲取智慧找到新的方向走向更好的明天。而现在正如那句古语所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正视过去错误吸取教训调整策略才能真正地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一页新的篇章将要展开。当你看着这个画面,你是否觉得有什么东西正在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