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开花的周岸登

  • 古诗
  • 2025年02月20日
  • 在那个清明的同治十一年,一个名叫周岸登的人生在距城10里的白鹤湾小村里缓缓展开,他是1872年的春天的见证者。这个名字背后,是一位字道援、号癸叔的文人墨客,以初学时对吴梦窗和周草窗词风的模仿为标志,而后他又有了“二窗词客”的雅号。他的故事,从未曾被遗忘,在那些静谧的小路上,他留下了一段段传唱千古的篇章。 他以童生的身份及第秀才,这是一次令人振奋的事业起点。在光绪十八年的乡试中

一颗开花的周岸登

在那个清明的同治十一年,一个名叫周岸登的人生在距城10里的白鹤湾小村里缓缓展开,他是1872年的春天的见证者。这个名字背后,是一位字道援、号癸叔的文人墨客,以初学时对吴梦窗和周草窗词风的模仿为标志,而后他又有了“二窗词客”的雅号。他的故事,从未曾被遗忘,在那些静谧的小路上,他留下了一段段传唱千古的篇章。

他以童生的身份及第秀才,这是一次令人振奋的事业起点。在光绪十八年的乡试中,他19岁时荣获举人的称号,这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荣耀,也是士林中的蜚声。这份成就,让他不仅在家乡威远一和乡得到了人们的尊敬,更是在广大读书人中享有盛誉。

然而,1942年的9月,一场血溢病悄无声息地来临,它带走了这位文人的生命,但他的精神却像那江水一样永远流淌。最终,他安详地躺在望江楼畔狮子山之阳,那片土地,将成为纪念这颗开花树的一处圣地。尽管时间已逝去,但周岸登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部丰富多彩的人生史,还有一种深刻的情感与智慧。他用自己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幅动听而温馨的情景,为我们讲述着一种超越时代边界的心灵沟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