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十绝杨亿的宋词之美

  • 古诗
  • 2025年02月20日
  • 杨亿,字大年,建宁州浦城人。七岁能文,十岁能赋诗。十一岁时,在京城即兴赋诗《喜朝京阙》,太宗甚为赏异。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赐进士及第,历任著作佐郎、知制诰。真宗时,为翰林学士、户部郎中,文格雄健,才思敏捷。 史馆修书之余,与刘筠、钱惟演等人唱和,为“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他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有主修《册府元龟》之功。在《西昆酬唱集序》中,他说他们写诗的目的是“在览遗编,研味前作”

苏轼十绝杨亿的宋词之美

杨亿,字大年,建宁州浦城人。七岁能文,十岁能赋诗。十一岁时,在京城即兴赋诗《喜朝京阙》,太宗甚为赏异。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赐进士及第,历任著作佐郎、知制诰。真宗时,为翰林学士、户部郎中,文格雄健,才思敏捷。

史馆修书之余,与刘筠、钱惟演等人唱和,为“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他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有主修《册府元龟》之功。在《西昆酬唱集序》中,他说他们写诗的目的是“在览遗编,研味前作”,以此类推,他们写的诗,其题材范围必然是比较狭隘的。

杨亿文学成就不仅限于史馆修书,他还曾多次出任地方官,对客谈笑,用笔如流。他对待名节耿介,对待文风则雄健有致。在他身上显示了宋代士人典型的气质人品,是宋初诗坛上影响颇大的“西昆体”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如《少年游》一首,被收录在《梅苑》卷一○。这首词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手法赢得了后人的赞誉。他的文学创作与探索为后来欧阳修领导的北宋诗新运动提供了经验与教训,是宋诗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尽管杨亿没有开辟新的境界,但相对于平直浅陋的五代诗风,他整饰、典丽、深密的诗风毕竟意味着艺术上的进步。在宋初诗坛弥漫着白体和晚唐体崇尚白描、少用典故的背景下,他无疑令人耳目一新,并且为真正建立起新潮流做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