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得意马蹄疾于右任反复
春风得意马蹄疾,于右任之事迹。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陕西省三原县人,祖籍陕西泾阳斗口村(“斗口于家”),家、活动家、“当代草圣”,杰出中国流艺术家、教育家、诗人,也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奠基人之一。
原名伯循,字右任,曾用名刘学裕(意为留学于)、原春雨,诱人典出《四书》“夫子循循善诱人”。后取谐音因而自称“右衽”,“衽”即衣襟,“任”由“衽”的谐音而来。笔名“神州旧主”、别署“骚心”,号“髯翁”,晚号“太平老人”。
慈禧逃到西安后,他冒着违抗清廷留长发辫的危险,请伙伴给自己照一幅散发照,他即兴吟出一副对联写出贴在身后做背景:“换太平以颈血;爱自由如发妻。”他早年系同盟会成员,与好友刘觉民等先后创办复旦公学和中国公学,并筹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立报》,以宣传资产阶级主张。
中华临时政府成立后,他担任交通次长,并主持部务。他反对袁世凯,在1922年创办上海大学。在1926年与冯玉祥、刘觉民等解救西安之围之后,他担任驻陕总司令,并历经国民政府审计院长和监察院长多个职位。
他擅长诗词书法,被誉为中国近代书法史上的艺术大家,以其魏碑与行书结合的行草书著称。他首创了标准草书,被尊称为当代草圣。他的贡献不仅限于文学领域,还在辛亥革命中作为报刊活动家积极推动思想进步,为新文化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
1906年4月,他前往日本考察新闻并募集资金,为创办《神州日报》打下基础。在日本期间,他得知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随后的几十年里,他致力于通过媒体宣传民主共和理念,对抗封建余孽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1912年的二次失败迫使他避居日本,但仍然继续反袁斗争直至返回国内。在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期,再度投身政治生活中,不断地在军事和行政岗位上工作,为国政建设尽绵薄之力直至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