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妆师创业故事案例年收入500万的美妆天才
当我在电影院里,被银幕上一幕幕油画般浓重鲜艳的画面深深震撼的时候,我可能想不到这样的画面并非原始镜头拍摄出的效果,而是电影调色师“补妆”后的效果……近年来,《白鹿原》、《无人区》等一部部国产的出炉,都离不开“中国第一电影调色师”马平的鬼斧神工,他能让一帧帧平淡无奇的电影画面变得精彩而唯美。然而,这一新兴行业虽年薪百万却人才匮乏,目前全国从业人员仅十多人。如何才能成为马平这样时尚的“影片美容师”?他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受打击,北漂小伙誓当“调色先锋”
今年39岁的马平,出生在西安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4岁那年,同龄玩伴们还在读中学,他就考入西安交大少年班,并听从家人的建议主修力学。但随着年龄增长,马平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电脑和影像艺术。他特别喜欢看影视剧,通过自学成为了中国第一批熟悉互联网的人。
1994年,当他从西安交大本科毕业后,不选择了令人羡慕的出国留学机会,而是遵循自己的爱好去西安电视台做了一名临时工,从事节目剪辑、混音等影视后期工作。他的选择让家人无法理解,就连父亲这个科学工作者更是不解其意。
经过不断学习与实践,一步步走向专业领域。在2002年的华龙电影数字制作有限公司任职期间,他负责特效处理,为接触到各种新设备和新技术打下坚实基础。当他领略到了电影调色技术魅力之时,他意识到这将会是改变命运的一扇门。
对此,每一次失败都激励着他,要么通过学习提升技能,要么勇于创新寻找新的方法。而最终,在2003年的美国和韩国进修经历中,他不仅掌握了国际级别的技艺,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将个人独特性融入作品中,使得每一次尝试都充满希望。
回国之后,无论是在困难还是顺境中,对于追求卓越与实现梦想的心,让他坚持下来,最终以超乎常人的努力赢得了国内外同行们认可。今天,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曾经被认为不可思议的事情,如今已成为现实。不再只是关于颜色的调整,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是一种跨越国界、跨越时间的情感交流方式。
现在,让我们一起聆听那些关于光线、颜色的故事,看看他们如何用自己的双手为我们的世界增添更多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