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果喜从果子熟了到创业故事的传唱
在1952年的余江县,一位名叫张果喜的男子诞生,他的名字背后隐藏着一个简单而深远的故事——"果子熟了,大家都喜欢!"。这个名字就像他本人一样,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张果喜不仅外表粗犷、内心却精细,这种独特的气质让人回想起古代勇猛战士樊哙。
余江县曾因主席亲笔诗声名鹊起,但它更难以摆脱的是贫困之影。在这样的环境中,张果喜度过了童年。他失去母亲两岁时开始独立生活,中学毕业后文化大革命爆发,他只能在农具修造社当学徒。五年后,他成为了优秀木工,并担任车间主任。但是,由于管理不善,该厂逐渐衰败,最终成为独立的小型企业,而张果喜被推举为首领。
面对巨大的挑战和沉重债务,张果喜决定离开家乡寻找机会。在上海的一次偶然之间,他发现了一种樟木雕花套箱,这款商品价值高达300元,为他提供了一线希望。他凭借一己之力与接待员签订合同,将这批活交付出去,并第一次与巨额资金相连。
尽管有着成功的契机,但张果喜并没有放松警惕。他了解到,要做出精细工艺还需要学习,所以他带着伙伴们去了上海艺术雕刻厂学习,然后又将技术传授给全厂职工。在他的指导下,全厂职工每人分得一堆碎木料,让他们照样品上的花鸟去练习。这样,他们如期交出了高质量的樟木雕花套箱,这些独具风格的"云龙套箱"震惊了1974年的广交会。
从此以后,张果喜坚定地选择了吃这种特殊技能所养成的人生饭。当他第二次来到上海时,他看上了比之前更值钱的佛龛。这是一种专门出口日本的大型装饰品,它要求极高且价格昂贵,因为只有材料用量少而价格高昂,因此很多商家都不敢碰。而张果喜,却看到了其中潜藏的大财富潜力。
经过20天紧密合作和模仿,不断尝试和改进,最终他们取得了成功。随后的几年里,他们创造了大量外汇,其中佛龛收入占据重要比例。此外,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也成了他们赢得国际市场信誉的一个关键因素。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即使是小错误,也不会轻易放过,以免影响公司形象。
最终,在一次日本客商提出索赔要求的情况下,当场进行测试证明产品完好无损,使客商无言以对。这件事在东京的一次酒会上再次发生,让那位客商感到羞愧,同时也更加尊敬这位中国企业家的专业性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