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故事案例影片补妆师女主角年赚500万
当我在电影院里,被银幕上一幕幕油画般浓重鲜艳的画面深深震撼的时候,我可能想不到这样的画面并非原始镜头拍摄出的效果,而是电影调色师“补妆”后的效果……近年来,《白鹿原》、《无人区》等一部部国产的出炉,都离不开“中国第一电影调色师”马平的鬼斧神工,他能让一帧帧平淡无奇的电影画面变得精彩而唯美。然而,这一新兴行业虽年薪百万却人才匮乏,目前全国从业人员仅十多人。如何才能成为马平这样时尚的“影片美容师”?他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受打击,北漂小伙誓当“调色先锋”
今年39岁的马平,出生在西安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4岁那年,同龄玩伴们还在读中学,他就考入西安交大少年班,并听从家人的建议主修力学。但随着年龄增长,马平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是电脑和影像艺术。他特别喜欢看影视剧,通过自学,成为了中国第一批熟悉互联网的人。
1994年,马平从西安交大本科毕业后,不顾家人的反对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出国留学机会,而是遵循自己的爱好去西安电视台当了一名临时工,做节目剪辑、混音等影视后期工作。他的选择让家人无法理解,更不用说作为科学工作者的父亲更是认为他“不着调”。
但对于IT技术的痴迷,一度让他冷落了女朋友。当相恋不久的女友第一次走进马平房间时,不禁大吃一惊。她看到的是一个身材挺拔、头束长发,但言谈举止温文尔雅的小伙子,却被电脑零件、摄像机器材和乱糟糟长发所环绕。在昏暗灯光下堆放着吃过方便面盒子和空矿泉水瓶子的房间里,只有坐在电脑前顶着乱糟糟长发的小伙子。
几天后,她以“我不能照顾得起一个连自己都不照顾得起来”的理由,与他分手了。这次失恋,让他意识到需要找到一种新的方向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2002年,当他进入中国影视集团旗下专做后期处理公司华龙电影数字制作有限公司担任特效处理时,他才算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因为英文能力强加之懂IT,他开始接触到各种新设备和新技术,就此领略到了电影调色技术魅力。
2003年的夏天,在韩国的一次实习经历中,他正式踏上了成为专业调色的道路。那一年秋季,他拒绝了一份两亿韩元(约合120万人民币)的高薪邀请,以回到国内为目的。而这一次回归,将推动整个国家文化产业向前迈进,为每个想要创作优质作品的人提供可能性,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
至今,我们都在享受着那些曾经只属于少数美国或欧洲制片商的大型制作团队现在已经可以由我们这些普通人拥有的大屏幕盛宴。而这一切,是由如同黑客与艺术家的双重身份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一个人——我——所铺设出的桥梁。我,从未想过我的故事会影响这么多人的心灵,但正是在这种努力与坚持之间,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意义。我就是那个故事中的主人公,也许你就是下一个追逐梦想的人物。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尝试探索这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