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溯宁云基地创业故事与感悟
中年危机:田溯宁的云计算梦
在45岁那年,田溯宁遭遇了人生的“中年危机”。那个时刻,他作为亚信创始人、原中国网通CEO、宽带资本董事长等一系列头衔,都似乎失去了意义。每年他在硅谷待上几个月,深度吸收新技术潮流,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但是在美国洛杉矶,与早已功成名就的朋友张明正(趋势科技董事长)相聚,他们反而感到迷茫:“还有哪一种新技术能让我们焕发青春?”
6个月后,张明正给田溯宁拨通了一个电话,他们共同的默契和疑问来自于:“云,这事到底是不是真的?”随后,他们访遍了硅谷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最终认定:“云计算,不仅前景宏大,而且是中国前所未有的机会”。
4年后,在2011年的12月12日,当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梁念坚、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用友软件董事长兼CEO王文京和张明正会聚一堂,围绕“云世界”展开对话时,田溯宁已经将“云基地”建在了北京亦庄开发区。
故乡的云
参加万事达董事会时,田溯宁在丘吉尔故居发现一个便条:1912年1月,英国舰队在寻找动力源时,对用本土煤还是新石油产生分歧。当时海军大臣丘吉尔力排众议,选石油为动力,最终促成皇家舰队海上称霸。田溯宁当即把这个故事编成短信,并附上一句:今天的海洋是数据信息,cloud computing 会是这个时代的石油动力吗?
多样性组合
不止一位IT业人士预测,在cloud computing 上大有可为的是中国和美国,因为背后有大市场在支撑着。但是,又如何打造“梦之队”?与传统VC和PE不同,由宽带资本选择将整个cloud computing 产业链聚集,使得这些参股公司同吃同住同劳动。
这种方式,与天使投资不同,也不完全是产业孵化,因为有合作公司已经上市。但所有cloud base上的企业,都能共享平台资源,比如资本、财务管理服务、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战略分享。
挑战与未来
当然,还存在许多挑战,如没有任何借鉴,以及基地中的公司形式多样性可能导致冲突。不过,如果做好了,这种多样性可以形成一种力量。这也是为什么 田溯宁不断寻找下一个丁健式技术天才,将一些转型到 cloud architecture 之上的技术发掘出来,同时,对芯片服务器存储网络交换软件瘦终端查漏补缺,每周二晚上与骨干们吃饭聊天,就像雷打不误一样,以产业心态做投资,使得他看起来并不像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