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生创业故事案例都市淘金小保姆自塑金身变老板在自然景观中的奋斗历程
河南大学生创业故事案例:从保姆到老板,都市淘金之旅
在自然的怀抱中,一位年轻的女孩郑小竹,以一句成语赚钱,心有灵犀地阔天宽。2001年10月,她高中落第,从四川万源市乡下来到了重庆,开始了漂泊不定的打工生活。她选择当保姆,不仅是为了稳定的生活环境,更是为了在这个充满书卷气的家庭中读书和学习。
男主人是一名机关处长,女主人是小学校长,他们住在江北区的一个环境优雅的小区。这是一个有地位人家的聚居地,小竹很庆幸能找到这样一个好家境,同时也能阅读许多书籍。她酷爱读书,但由于太迷恋小说,最终因为偏废数理化而未能考入大学。在这里,她还学会了电脑操作,为主人的资料打印,并通过网络探索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男主人夸奖她说:“小竹,你真是心灵手巧!”女主人则担心伤害她的感情,说:“你就是个才华横溢的人才,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但后来,小竹发现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行动和勇气。
2002年4月的一天,在一次自驾车游行途中的午餐时,小竹突然提出了一个创意性的建议:“为什么不把店名改为‘黔驴厨艺’呢?”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店老板的心,他决定采纳这个建议,并免单作为对小竹无私帮助的小谢礼。此事传开后,让店里的生意兴隆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竹意识到自己可以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创造更多机会。于是,在2002年的12月5日,当她看到一间门面房出租启事时,她立刻产生了一种直觉感,这可能会成为她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她向男、女主人的请求得到了批准,并借来了8000元作为启动资金。
郑小竹租下那间门面,开设了一家杂货店。她的商业眼光非常敏锐,对于烟酒等商品尤其精准,她知道这些高档商品对于一些顾客来说,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支出,因此价格并不重要。而且,因为这些商品通常不会大量购买,所以即使价格低,也能够获得不错的利润。
转眼春节将至,小店“消化量”骤增。但面临新的挑战,即如何销售出去以增加利润。经过深思熟虑,小竹决定扩大市场范围,将杂货店搬迁至建新路的一个巷口,那里人口密集且收入相对较低。通过这样的转变,她成功地拓展了客户群体,使得杂货店更受欢迎,最终实现了经济上的独立。这段经历证明,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只要用心和机智,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