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清致雪霜中两人的爱情电影之选
1904年,天津,严氏家塾。10岁的她在城西的严氏女塾念书,喜欢穿素净的长棉袍和厚厚的毛坎肩,把一头长发盘进帽子里,打扮成男孩子的模样。在那座开设了女性教育先河的严氏家塾,她们小心翼翼地紧闭那扇通往异性的门,与中国几千年来的少女殊无二致。
然而,这个10岁的小女孩没有什么可以挡住一个孩子好奇心。她透过门上的窗,看到了另一个生气勃勃的世界,与她熟悉的女性世界完全两样。她喜欢看他们跑步、读书、高谈阔论,那个沉默寡言却又深思远虑的小男孩渐渐地吸引了她的注意。他是梅贻琦,当少年们争执不下时,他能以沉稳的声音平息争端。
后来,她知道他来自天津,本地人,他14岁,有9个姊妹,一家人因父亲失业和鸦片瘾而生活艰难。她的家庭则相对宽裕,她祖上曾在天津开设天成号商行,经营近海运输。曾祖父、祖父均为京官,父亲也有候补道职位。
梅贻琦即使身处艰难境遇,却成为严氏家塾最优良学生之一,让她感到惊讶。这年的底部,他参与南开学堂迁入新校址,从此严氏女塾改名为南开学堂,并设置国文、英文、日文等多种课程,是全国最早的一所女子小学堂。
随着时间推移,她完成幼师课程,而梅贻琦继续求学,在南开学堂成绩卓越,被保送至保定高等学堂。他以第六名成绩考取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并于回国后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教授,其间还获得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电机工程硕士学位。
婚后的第一个孩子是一女,他们接着生育第二个孩子次女。当次女怀孕期间,他获准去芝加哥大学深造,而他们独自抚养两个孩子。他取得机械工程硕士回国后,他们搬进清华园南院住宅。此时,他担任物理系主任教授物理与数学,但他的教育方式与韩咏华不同,即便如此,他在儿童心中的威信更高,因为他从不宠溺,也不会因为哭闹改变要求。
两人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但韩咏华总结说:“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无论温和还是坚守原则,都非常重要。”这种性格让他成功领导清华学校,而温柔包容也赢得了师生的认可。很多年前,当26岁韩咏华决定嫁给梅贻琦时,她坚决地说:“豁出去了。”
从嫁给他的那一刻起,韩咏华一直支持并欣赏梅贻琦的人格特点,以及他们共同承担两个家庭责任的情形。在西南联大期间,他们经历了一段艰苦但充满爱意的人生旅程,无论是卖米糕或面对困难挑战,他们都彼此支持直到抗战胜利。在昆明城暮色中看到丈夫微笑着看着嬉戏的孩子们,这是她永远记住的一幕——那个淡淡笑容,在无尽冬日般漫长且寒冷的情绪中显得温暖而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