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经在考研的道路上犹豫不决最终选择了放弃毅然投身于创业的故事这不仅是一个创业故事案例更是一段真
刘正刚,一个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的大一新生,在杭州的一家名为“习文堂”的公司中找到了一份兼职家教工作。他为一位初三的女生提供补课服务。这个“习文堂”其实是由他的浙大师兄创办的,他本人毕业时曾有机会考研,但最终选择了就业,并不久后决定自己动手创业。
记者采访到了这位“习文堂”的负责人祝捷,他是一名来自甘肃兰州的物理学高材生,毕业于浙大光学专业。在2004年本科毕业后,祝捷在江苏一家企业担任光学工程师,但仅一年便辞职回到杭州,开设了“习文堂”。
据祝捷介绍,他并非因为无法坚持自己的职业道路而辞职,而是因为他渴望追求个人兴趣和热情所在。尽管他在大学期间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比如与导师合作发表SCI杂志上的论文,但他还是选择放弃研究生计划。
“我妈是数学老师,我爸是个工人,我是一个独子。我父母对我的期望让我成为一个教授。”因此,当时祝捷没有多加考虑,就报名前去读研。但当他投身于日复一日的学习和实验备考中时,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这样的生活太无聊了,每天都重复一样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祝捷发现自己面临的问题并不总能通过个人努力解决,而是受限于外部条件,如机械加工水平或对项目认识等。此外,由于不断地处于等待状态,这种生活让他感到沮丧。他认为:“搞研究急不来,你可能做了一辈子都没突破;很多时候解决不了问题不是因为个人的原因,而是配套跟不上。”
最终,祝捷选择中途放弃考研。他找到了工作,一年后辞职,又转而自己创业,用这份兼职网开始他的事业。虽然现在还未盈利,但看着业务逐渐好转,他感到非常满足。“我不怕遇到问题,”他说,“我喜欢马上能行动起来,现在感觉力道又充实。”
看到更多的人正在准备参加考试,祝捷只能摇头表示:“如果我读完研究生再改行,那简直太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