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古韵回响论语十二章中的智慧精华
子曰:“学而时习之,非但益于吾身,而亦可与人共赏也。有知者远来问我,不亦乐乎?世人不闻而不怒,则谓之君子矣。”《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诵之道何以传也?”《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无愧其德。”《为政》
子曰:“温故明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无止境,不思则罔,思且得之。此有过,即事会焉;此有不及,则意在焉。”《为政》
子夏曰:“博學為能,以己任為義,不違物勢,是以靈至誠哉!” 《雍也》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利结好事,为虚友。饭疏食饮水,以弦琴自娱,其克鲜几何?” 《述如》
子贡问孝于孔夫子的门客中最先对答的人是谁。孔夫子笑着说,“你问的这个问题太深了,就像探寻一条河流的源头一样困难。但我可以告诉你,那个人就是回。”
“知者乐水,小人斗酒”。这句话里的“斗”字并不是指斗米,而是比喻小人的豪举。
张良使楚国相,他对他的门客说,“君家贫穷,你们要各尽所能,我将尽力帮助你们。”
“智者辩言,其余皆下游”,这是说智慧和才能高的人说话清晰明了,而其他人才能力较低,所以他们的话就显得很随波逐流。
古语云,“上善若水”,这话的意思是好的品德就像清澈见底的泉水或潺潺的小溪,它总是在下面流动,从未停止过,也从未因为自己的存在让别的事物受阻碍。
昔日有人问孔丘关于仁义礼智信的问题。在他回答之前,他先沉默片刻,然后才开始讲解这些道德观念。
一个人如果能够在自己的家庭里做到恭敬、合礼、勤劳、节约,这样即使他的地位再微小,也不会被轻视。这正如同一个池塘,如果它既不能容纳大鱼,又不能养活小鱼,那么即使它形状完美,也还是空虚无用的。
有一次,有两个朋友共同去拜访一个老友,他们都想请那位老友吃饭,但由于他们俩都没有钱,所以只能互相劝慰对方不要浪费金钱,因为每个人的财务状况都不允许这样做。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多次,他们就会发现自己之间存在一种奇怪的情感纽带——一种由共同的贫穷和相互支持产生的情感纽带。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能记住那个老友名字,并且把他当作真正朋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