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剃发易服简介

  • 古诗
  • 2024年11月09日
  • 清朝初期,统治者强迫全国各族人民改剃满族发型,改穿满族服饰,历史上称为“剃发易服”。这主要是为了削弱汉族人民的民族意识,利于清政府统治。但这一举措引起了全国各族人民尤其是汉族人民的强烈反对与抵抗,结果招致清廷的严厉处罚和血腥。皇太极知道自己是少数民族当政,既然要统治汉人,知识礼仪方面,肯定需要向更为先进的汉族文化学习。所以他让人翻译了《三国志》等书籍,以此来教化国人。但是有一天

清朝的剃发易服简介

清朝初期,统治者强迫全国各族人民改剃满族发型,改穿满族服饰,历史上称为“剃发易服”。这主要是为了削弱汉族人民的民族意识,利于清政府统治。但这一举措引起了全国各族人民尤其是汉族人民的强烈反对与抵抗,结果招致清廷的严厉处罚和血腥。皇太极知道自己是少数民族当政,既然要统治汉人,知识礼仪方面,肯定需要向更为先进的汉族文化学习。所以他让人翻译了《三国志》等书籍,以此来教化国人。但是有一天,当他翻看《金世宗本纪》时,却改变了之前的观点。因为金世宗曾三令五申禁止女真人模仿汉人衣冠,皇太极受到启发:既然老祖宗都禁止效仿汉人,那自己也不能例外。于是他马上下令:皇亲国戚和文武大臣不许宽衣博带,也就是不许穿汉人的服饰;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必须亲自拿刀割肉;他还让满族子弟练习骑马射箭,保留满族风俗。皇太极死后,清顺治帝福临继位。顺治皇帝更是明确下诏,让其他民族剃发易服。1645年,清政府颁布“剃发令”,人民只有两个选择: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在发布“剃发令”的同时,还颁布了“易服令”,强迫各族人民改穿满族服饰。满族人的发型究竟如何,以今天的观点来看,有那么一点另类。清朝前期,男子发式是“金钱鼠尾”,就是留的发辫要比小拇指还细,要能穿过铜钱中的方孔才算合格(几乎就是光头)。即先将头颅四周的头发都剃掉,只留一撮头发,如铜钱大小,结辫下垂。不按照这种发型来剃头者,马上斩首,发辫大于一钱者也要处死,很多人为此丢了命。阴阳头是清末才慢慢出现的,而现在很多清宫戏里男子一律都是阴阳头,这肯定是错误的。据说剃发这个主意,是一个叫孙之獬的汉族人想出来的。他原来是明朝的官员,人品低下,反复无常。清朝建立后,孙之獬马上投降清朝,又想为自己弄点功劳出来,就想到一个法子,自己主动把头发剃成满族人那种发型。孙之獬脑门精光,后面拖个大辫子,穿上一套满服就来上朝。他这样做本想得到别人的夸奖,不料这副打扮不仅没有达到满堂喝彩的效果,还遭到大家的冷嘲热讽。气急败坏的孙之獬马上想到一条毒计:既然你们这些汉臣笑话我,我就要让全天下的人都剃成这种发型。于是,他上书顺治皇帝,建议在全境范围内给汉人剃发。经过孙之獬这么一提醒,顺治皇帝觉得很有必要统一全国的发型和服饰,这才有了“剃发令”和“易服令”的颁布。孙之獬后受人,被解职回家。后来,遇到上东农民起义,孙之獬一家上下男女老幼百口被愤怒的民众杀死。他们把孙之獬五花大绑,用猪毛给他重新植上头发,用针线把他的嘴巴缝起来。人民之所以这么愤怒,是因为汉族人历来对自己的头发很爱惜,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成千上万的人,因为不愿剃发易服而丢掉性命。剃发易服是清朝的一大弊政,加剧了当时的,压制了汉族的文化和思想。

猜你喜欢